昨日,福建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杨益生,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永健对政府报告进行了解读。
专家表示,本次政府报告贯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福建实际情况,结合省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展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共识与合力。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福建2013年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许多工作重点在2014年的部署中得到有力延伸,如产业结构优化、三农工作、对台合作交流、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是2014年工作部署的总基调;“三个必须”显示报告着眼点更高、措施力度更大,体现了在“提前三年奔小康”最后冲刺阶段的紧迫感。
设施农业可尝试“租赁”模式
在关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新年部署中,报告强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机械装备,推进无土基质栽培等现代技术应用。
对此,杨益生认为,“三农”问题历来受到政府部门重视,此次重点提到了“设施农业”,明确部署,内容较新,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理念改造农业,发展设施农业,走集约化、精细化道路,是福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林永健分析,福建不是农业强省,人均只有五分耕地,只有向现代农业发展才有出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明确了福建农业的发展方向。围绕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政府工作报告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问题。
林永健介绍,2013年省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专门发了这方面的文件,出台了优惠措施。近年来,福建设施农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财力限制,资金投入偏少,设施农业的发展仍然不够充分,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判断,2014年福建应当会加大这方面的投资。
“设施农业发展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建设成本较高,有些农民无法承受,要大面积推广有一定困难。我们曾经对此做过研究,可通过一些政策,鼓励大棚建设公司与农民签订协议,帮助农民搭建大棚,然后以‘租赁’大棚设施的方式,提供给农民使用,农民每年付租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