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重磅新闻】 超级水稻来袭!亩产1026.7公斤 可多养活7000万人
2014-11-08   来源:新农资360网   


  【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公斤,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而提到水稻,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就是袁隆平。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14年APEC会议目前正在中国北京召开,来自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的政界高官和商业领袖齐聚北京。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走势越来越引人瞩目,中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播出系列节目《掘金新技术》,为您展现一系列中国首创的新技术、新产业。今天我们来关注超级水稻。我手上拿的就是我们的记者刚刚从湖南带来的超级水稻,它的名字叫做Y两优900,看起来颗粒特别饱满。其实超级水稻最简单的概念就是超高产量的水稻。而提到水稻,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就是袁隆平。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我们了解到,就在前不久,已经84岁高龄的袁隆平又接受了一次严格的考试。


  超级稻亩产1026.7公斤袁隆平提前两年完成目标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当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赶到湖南省溆浦县横板桥乡时,稻田地里早已经围满了人。七位农业部水稻专家正忙着准备给这些刚刚成熟的超级水稻测产量。


  七位农业部水稻专家正给这些超级水稻测产量


  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组长程式华: 8号、20号、35号,所以你看田的间隔都有一定距离,不是说两块田间隔很小,整个百亩片里面分成三个点。


  程式华,全国超级稻专家组组长,三年前他就是袁隆平教授的超级水稻亩产900公斤验收的裁判长。而今天他要测产的目标是亩产1000公斤。上午9点18分,专家组把102亩示范片编成了1到40号,从中随机抽号测量。而此时在一旁等待结果的袁隆平内心不免有些忐忑。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如果都选择到这个低产的,那怎么办呢?我的把握是,如果都是一个高产的,一个平产的,一个低产的,都有代表性都没有问题,就是怕研科院的好多人验到这个三个低产田,那就可能没达到。天下水稻,专业水稻交流平台。


  9点半,稻田随机选定。由当地50多位农民组成的收割组开始收割。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每块田所收样品都要现场晒干,去除杂质。


  程式华:水分含量是国家标准的13.5%,无杂质、无空壳、叫“净谷”这样的标准是国家粮库要进去的标准。


  事实上,就在几个月前,湖南的隆回县、祁东县已经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过千公斤的试种,但这次溆浦县百亩片能否超过1000公斤,袁隆平并没有100%的把握。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们那个专家呢,产量搞了之后,秘密地在室内开会,我们就在那等,县里面呢就是跟我们耐心等待结果。


  下午1点30分,结果公布:百亩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84岁高龄的袁隆平听到专家组宣布这个世界水稻亩产新纪录后,也抑制不住的激动。


  袁隆平:应该是最高兴的,very excite。水稻方面我们是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一个亮点。 第二个意义,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好的政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


  从2011年900公斤攻关成功,到今天跃上1000公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仅用了三年时间,比预期目标提前两年完成。2014年10月31日,在第二届“隆平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也对袁隆平表示祝贺。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我要代表中央农办,向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超过亩产1000公斤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敬意。


  在第二届“隆平论坛”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也对袁隆平表示祝贺


  对公众来说,袁隆平是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符号。那么新的世界纪录究竟是如何创造的?袁隆平和杂交水稻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不得不把时光倒转至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袁隆平还是30多岁的年轻人。


  袁隆平:曾被冷嘲热讽育种试验一度跌到零点


  袁隆平:我是亲眼看到路有饿殍,看到五个饿殍倒在桥底下、路旁边、田埂上。这是1960年的时候,我亲眼见。过去都是小说上面路有饿殍,路有饿殍,我是亲眼看见。


  上世纪6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国,尤其是农村,随处可见饥饿的人们,凄惨的景象让年轻的袁隆平意识到,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虽然袁隆平当时只是湖南怀化地区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但那时他就埋下一个愿望,一定要让稻田多产粮食。1964年夏天,在农校的水稻田里,一株奇特的植株一下子吸引住了拿着放大镜的袁隆平。他苦苦找寻了三年的“雄性天然不育植株”终于出现。袁隆平像挖到了宝贝一样满怀希望地开始试种。


  袁隆平:结果呢,这个抽穗早的早,迟的迟,高的高,矮的矮,完全没有一株能够像它的老籽那么好,大失所望。


  然而失望之余,他突然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个天然杂交种。有了新想法的他马上着手开始人工杂交。水稻品种有数百种,袁隆平从从1964年到1970年,做了几千种杂交组合,还说服了当时的政府,用最新研发的杂交水稻来做试验田。


  袁隆平:我那个助手就吹牛一样,他说我们是三超杂交稻,那个政委就问什么三超呢?他说我这个杂交稻超父本、超母本、超标准品种。


  在实验田里,试种的杂交水稻看起来和当时最好的常规稻品种相比,植株确实显得更高大,分离的支脉更多。这让参与实验的所有人都充满希望。


  袁隆平:那个政委很高兴,一看的确好,后来把省委也拉来看,省厅级副职人员都来看,大家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当时优势的确存在。最后成熟收获的时候,糟糕,稻谷产量还减产,稻草的增产将近70%。于是人就讲风凉话了,可惜人不吃草,人要吃草了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人们的风凉话和试种的失败并没有打消袁隆平的勇气。问题很快找到了,原来试种的水稻没有把优势遗传到穗儿上,而是遗传到了杆上。那么如何能够把优势遗传颠倒过来呢。接下来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后,袁隆平仍然一筹莫展。


  袁隆平:到了9月底10月初还不出穗,搞不成了,已经天气冷了,这样不行了。我们就到海南岛,再找野生稻,就在11月中旬的时候,就在收集野生稻资源的时候,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我们叫,为什么叫败育,就是花粉是败育的,就是野败。


  野败的发现 为杂交稻的研究成果打开了突破口


  野败的发现,是杂交水稻研发史上一次质的飞跃。1973年,杂交水稻在我国正式培育成功,水稻亩产当时由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从1976年到1987年的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87年,袁隆平出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然而忽然一场罕见的低温,几乎把杂交水稻的育种试验逼入了绝境。


  袁隆平:7月20日左右的时候,来了异常低温,最低的温度只有19度,完全失败。在广西失败了。后来陈耀邦当部长,两系法不行,现场会也不开了,怎么搞呢,项目一下子跌到了,基本上跌到零度了。


  中国种水稻,历史最久远。上世纪60年代的矮秆育种,使我国水稻产量提高了30%。70年代培育成功的三系杂交水稻又比矮秆水稻产量提高20%。但8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的产量就好象停止生长的竹笋,亩产始终在450公斤左右徘徊。土地资源没有扩大,人口一天也没有停止增长,怎样才能保证我国60%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有饭吃呢?


  从水稻三系到两系的转变研究再到超级稻的目标部署


  邓启云,袁隆平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实验室。25年前,他第一次加入杂交水稻的科研团队时,正值研究的最低谷。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当时损失最惨重的时候是广西,广西二十万亩都全部报废了,所以那个时候全国,特别很多行政管理部门都出来说这个两系法没前途。


  邓启云加入杂交水稻的科研团队时 正值研究的最低谷


  1989年,杂交水稻两系法研究陷入困境。因为试验失败,很多地方的项目纷纷下马,关于杂交水稻的质疑声,再一次向当时59岁的袁隆平压过来,袁隆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邓启云:这个育性稳定性是我们863研究的重中之重,必须要搞一个专人来做这个研究。我看谁呢,郑启云就比较合适,他当时在会上突然这么宣布的。


  那一年邓启云27岁。能作为袁隆平的门徒,站在巨人的身旁潜心研究是邓启云梦寐以求的事。很快,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实验室成立。在突破光敏和温敏问题后,邓启云发明的亩产800公斤的Y 两优1号诞生。


  邓启云:当时我去看实验田,我觉得很奇怪,这边怎么小孩子好调皮,他把我那个边上的稻穗的叶片全部摘掉了,我以为是小孩子调皮搞的,后面才知道,袁院士专门请摄影师拍水稻的瀑布,他拍水稻瀑布的时候他把那个叶片摘了。


  当年袁隆平专门拍下来的水稻瀑布照片


  这就是当年袁隆平专门拍下来的水稻瀑布照片,也是至今他最喜欢的一幅照片。照片里的品种,正是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经过苦苦探索,一次次地失败培育出的高产优质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而之前都是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稻最大的优点就是父本母本之间是自由恋爱,直到相中自己最称心的那一位;而三系稻它必须经过“保持系”,也就是“媒人牵线,父母作主”才能结合,不管双方品种是否优良,所以自由恋爱成婚的两系稻就比包办婚姻的三系稻婚姻质量更好,品质更优,产量更高。


  1996年,农业部立项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等高产品种层出不穷,以每次亩产增加100公斤,每五年一个台阶的速度迅速发展。


  邓启云:从我这个Y两1号出来,袁院士只要有客人来了,都是要我煮饭给他们吃,我2009年,我(研制)出来Y两2号的时候,他让我煮了一年的饭,他时刻有客人来,打电话给我,邓博士,你在哪里?你赶快给我煮点饭。


  研究超级稻的科学博士经常要专门跑到别人家煮饭听起来有些好笑,而跟随袁隆平多年的邓启云更了解他的真实用意。那就是:必须在高产的前提下,追求优质。


  袁隆平:杂交稻,首先形态要好,比较壮;第二生命力要强,就是优势要强。我们就是形态改良和优势要怎么强呢?就是使它拉开亲缘关系,水稻有两个亚种,一个是粳稻、一个是籼稻。这两个亲缘关系比较远,它优势比较强。


  在袁隆平的敦促和启发下,邓启云在选育Y两优900时,将粳稻籼稻杂交,获得2万株新组合,然后再在这2万株新组合中挑选,淘汰其中的90%,挑出真正高产又抗病的组合。


  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治平:要寻找形态改良和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机结合,使水稻的生产能力达到极致。


  2014年10月,Y两优900不负众望,成为百亩片突破1000公斤的优质品种。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全国领先的第一期700公斤在湖南诞生的,第二期800公斤,第三期900公斤,第四期1000公斤。


  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公斤,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更重要的是,这些成绩绝不是只存在于实验室里。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永桥组张学斌:Y两优900的抗倒能力,主要表现为秆粗。天下水稻,专业水稻交流平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压一下又弹回来了。


  张学斌:对,穗长,稻穗枝梗多。每一穗要超过350粒以上,比其他品种的能力要强。每穗重量,不到一两,几钱的样子。很好的品种。


  张学斌是永安镇第一个种植超级稻Y两优900的人。种了16年的水稻的他,早已摸索出自己的一套门路;比如初期要让水稻扎得深,促早发,水就要少,而孕穗期则需要大量的水。沟要开得宽些。而这些超级稻的种植经验给他带来超值的收益。


  张学斌:现在每亩地都是种稻谷加油菜,种了好的品种,产量好的话,每亩的收益要到2300元左右。以前大概是700-800元左右。因为以前生产开支太大,耕田、治虫、防病等开支,而产量只有几百斤一亩。与它对比来看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张学斌的庭院里,两层小楼是去年刚刚翻修的。而在他的粮仓库房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粮食。


  张学斌:两个铁仓达到将近4600斤,这边还有70多袋,折合8000多斤。


  记者:这是几亩田的?


  张学斌:6亩田,(亩产)平均产量上1600斤以上。


  张学斌的粮仓库房里 满满当当装的全是粮食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但张学斌并不急着售粮。他想等脱了谷壳直接将大米卖个更好的价格。在永安镇,今年超级稻试种面积1400亩。而超级稻种早成了香饽饽。


  湖南浏阳市永安镇农技站站长邓启长:派送我们搞示范的大概就有2000斤。就剩下这三袋了,唯独这个,因为这个供不应求,一到播种的时候去买可能就没有了。


  在湖南,不仅仅是浏阳,怀化、湘潭等多地都在推广种植。刚刚考察完超级稻推广项目的湖南省农委主任刘宗林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我们累计了今年推广超级稻面积超过了一亿亩,今年我们会突破一千七百万亩,什么概念,超级稻的产量比这个其他的水稻的产量平均亩产大概要增加90公斤到100公斤。那么农民从种植超级稻所得的增加的收入就每亩提高150元左右,那么光推广的这1700万亩超级稻每年能够为农民增加收入将近50个亿。


  今年的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期间,对袁隆平团队提出新希望,超级稻攻关要能从百亩片,扩展至对千亩片、万亩片的攻关。天下水稻,专业水稻交流平台。


  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治平:我们这个在全省12610亩的核心区,我们进行了大面积的核心技术的核心区的攻关,然后我们还在全省部署了166万亩的示范区,还在全省布置了1500万亩的辐射区。这么大范围的布置,为我们省的粮食十连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3年,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31亿亩,超过计划任务100多万亩,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29.1%。其中湖南一直保持着较大面积平均亩产的世界纪录。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文胜:在我们湖南是占全国3%的耕地,产出了占全国6%的产量。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正在积极推广杂交水稻种植,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杂交水稻现在在全世界都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这也一度引起了一些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专家的担忧,甚至发出中国人会不会把世界的粮食都吃光了的疑问。而杂交水稻的诞生有力地回应了这个疑问。


  中国经验的世界推广


  1995年,美国学者赖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上撰文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认为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口不断增长的中国将使世界挨饿。


  袁隆平:粮食安全是首要的问题,这个粮食的安全。我刚才讲的,吃不饱饭什么事都搞不了了。


  粮食安全对于每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而袁隆平用事实回应了赖斯特布朗的质疑。自从中国杂交水稻这一农业生物技术获得成功时,这个问题就已经有了答案。


  袁隆平:我们全世界50%以上的稻米为主食,我们中国人60%以上的中国人,以稻米为主食。老大哥。所以说水稻产量高低,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包括我们中国和世界,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如今,袁隆平早已将自己的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了美国。


  袁隆平:美国的水稻面积大,1800万亩,有1/3,600多万亩是杂交稻,增产的幅度20%以上。它的最高产量也接近1000公斤。它每年给我们的提成费,我们叫royalty,很高的。这个保密不跟你讲。


  从疑惑、质疑到欣然接受中国的技术良种,美国在超级稻和粮食安全的问题上,对中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时任美国水稻公司副总裁Dr.Mark.Walton:我们和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一个很长期的合作关系,很多科学家帮助我们,从育种到种植生产。在我们杂交水稻资源一块,有很大一部分从这里来。我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杂交水稻,正在改变美国的水稻产量。


  杂交水稻在美国的发展并不是特例。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不仅汇聚了国内研究杂交水稻的专家,还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人在这里出入,学习专业技术。他们来自各个国家,印度、越南、孟加拉、缅甸都把杂交水稻看作解决本国粮食问题最重要的出路。


  原赞比亚农业合作部Justtin Chuunka:我们参加了杂交水稻培训班,我们在这里学习了杂交水稻技术。所以回国后,可以培训更多的人,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政府的希望。


  时任越南农业部副部长:这个技术不仅仅在中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特别是在越南,使我们成为一个粮食出口的地方,我认为他起的作用非常大。


  在天气、环境和土壤面临着不可抗拒的弱化时,人类就需要在技术经验上取长补短,消除危机。而中国的粮食经验,也为世界粮仓播下了一份来自东方的希望。


  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治平:超级杂交稻不论是从它核心技术的育种,还是从它的整个栽培技术的集成应该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国际领先。超级杂交稻它的核心就是四良,就是良种,良法,良机、良态。


  截至目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40余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30个以上国家的千名科技人员。从90年代起,袁隆平协助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杂交稻,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20万公顷和15万公顷,每公顷增产1至2吨。种植超级杂交稻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天下水稻,专业水稻交流平台。


  袁隆平:我真正做了这个梦,梦见我的试验田的超级稻,长得比高粱高,甚至比扫帚还长,籽有花生那么大的,我好高兴,就跟我的助手在那个稻子下乘凉,“禾下乘凉梦”。


  已经与人谈过多次“禾下乘凉”梦境的袁隆平在每次提起这个美梦时都像第一次与人分享一样无比开怀。除了这个美梦,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那就是把杂交水稻覆盖到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隆平:全世界有20多亿亩稻田。我们现在包括中国在内,这个杂交稻的面积只有13亿亩 的样子。如果是把它要推向全世界,能够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每一亩我们现在呢,现在国外已经有7000万亩杂交稻了,增产150公斤来计算,只要有一半种上了我们的超级稻,杂交稻每年可以增产1亿5000万吨粮食,可以多养活好多的,4亿到5亿人口。


  半小时观察:禾下乘凉造福世界


  目前,杂交水稻已经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和推广,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作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重要方案。禾下乘凉,造福世界,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想,人类永远不再受饥饿的困扰,希望这个梦想能够早日实现。(来源:央视财经)

【天下水稻】微信公众

微信号:tianxiashuidao (长按复制)

【天下水稻】专业的水稻行业微信交流平台

最专业的水稻技术,是您身边的水稻专家;

最实时的行业资讯,您足不出户便洞悉行业大事;

最前沿的市场分析,让您抢占先机,成就未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0-151903-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金卡特 资讯,农资新闻,肥料,农药,施肥

上一篇:【面面俱稻】2014年中国农药百强企业和制剂30强企业榜单
下一篇:【面面俱稻】尼玛又串货,怎么办?!(农资串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