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农药产品中添加隐性成分的问题引起了各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查处和打击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拥有农药登记证的产品中含有隐性成分的现象有所收敛。但当前有一种更加隐蔽的现象正在抬头,而且呈愈演愈烈趋势——由于我国在现行的农药管理法规中,没有明确针对农药助剂的规范和标准,没有要求登记农药助剂成分,农药执法检查中也不抽检助剂成分,因此一些不法分子想方设法钻农药管理法规空子,在农药助剂中添加隐形成分,与农药执法玩起了 “躲猫猫”的游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另一种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这两种情形均定性为假农药。因此,将农药有效成分添加在五花八门的助剂中以逃避抽检,从而逃避处罚,这是一种典型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对其从严打击。各级执法部门要对此下猛药,敢于和善于撕开各种赠送品、非卖品的伪装,让这种隐蔽的犯罪行为暴露在从严执法、公平执法的阳光下,确保广大农民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打击这种更为隐蔽的添加隐性成分的违法行为,还需要依靠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质量监管。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使再隐蔽的违法犯罪无处藏身。
近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召开了农药中隐性成分检测技术专题研讨会,专家们对我国24种禁限用农药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建立、检测方法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建议。农药中隐性成分检测技术的建立,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种先进的便携式红外光谱检测仪在我国农药打假中正发挥积极作用。这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在国内农药检定的相关部门已经得到使用,目前已有河南、河北、安徽、湖南和湖北等农药检测部门参与培训。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用于农药纯品、单剂和混剂的定性检测,通过自动检索谱库,自动匹配和采用差谱等技术,确定产品中的有效成分。经现场演示,检测人员用吸管从送来的农药样品中抽出试样,滴到小玻璃片一滴,风干后刮出晶体放到红外检测仪上,最快40秒钟,计算机上显示被检测农药的成分。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这种红外检测仪及配套的ATR附件在农药定性检测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简便、快速、高效。这种检测仪也被业界形象地称为“照妖镜”。依靠这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将会让隐蔽的违法犯罪无处藏身。
从严执法的决心,重拳出击的力度,再加上高效的技术检测手段,一定能够将躲藏在各种赠送品、非卖品中的隐性成分暴露在阳光之下,从而有力地净化农药市场,保障农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