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资讯:没有农药,全球饿死一半人!
2014-08-14   来源:新农资360网   

摘要:假如没有农药,我国粮食作物将因病虫草害减产1/31/2。合理施用农药,是保证粮食增产和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一点来说,全世界都需要农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主任、南开大学教授李正名

几年前,李正名课题组研发的“单嘧磺隆”除草剂正在东北做推广。一位年轻小伙子因与家人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吞食除草剂,试图自杀。幸运的是,小伙子服食的这种除草剂是新型绿色农药,只对一些特定的杂草有害,对人体没有任何毒性,这才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

“其实农药等于高毒性是一种误解。”面对农药毒性的“被妖魔化”,李正名也有些无奈。毕竟,毒性高、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老品种农药,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根深蒂固的记忆。在这座“大山”面前,李正名就像愚公,一点一点,试图挪开这种老观念,也让“绿色农药”真正走进农业生产中。

农药≠毒药

假如没有农药,我国粮食作物将因病虫草害减产1/31/2,有些地区就会饿死人。合理施用农药,是保证粮食增产和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一点来说,全世界都需要农药。

传统观念认为,农药药性越强,其灭杀效果越好。但巨毒农药在杀灭虫害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李正名心中理想的农药是——超高效,又能对人,乃至蜂鸟鱼蚕等没有任何伤害。

“乙酰乳酸合成酶”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酶只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在人体和动物体内根本不存在。这一理论在国际上早已出现,他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修改了有关构效理论,从而创制能抑制这种特定酶的新除草剂,以阻止它的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导致杂草死亡,这类磺酰脲类新分子具有用量超低、毒性超低等优点。

低到什么程度?以李正名团队推广的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来看,仅相当于牙膏毒性的1/501/100,对人体和动物不会有任何损伤。

做得好,更要用得起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药工业一直以仿制国外专利品种为主。李正名想的却是自主创新。创新,尤其是持之以恒的原始创新有多难,他知道,却有着非做不可的理由。

国外是轮耕制,国内一亩地往往要种植两到三茬作物,用药时要考虑对下一茬农作物的影响。国外是农场作业,国内的基本国情还是一户一种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国外新出现的某些无公害农药,让农民们“hold不住”。

“我在农村待过,如果1亩地要花1000元购买农药,不切合实际,辛苦研发的科研成果也将付之东流。”李正名说。呆板的“拿来”在中国真的是水土不服。有切身体会的他,希望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做出让中国农民用得起的绿色农药。

开发研究、注册登记,他和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中心团队用十几年的时光推出了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除草剂。

有了它们,一亩地用量仅需1克左右,就能将播娘蒿、荠菜等主要的危害性杂草有效除掉;而且不会对温血动物和环境生态造成副作用,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农药”。

而为了能让农民放心使用,他从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环境成本等各个环节上,一点一点把价格“抠”下来。与上世纪50年代起动辄以“公斤”计算的农药施用量相比,李正名团队每亩地投入1克左右的绿色除草剂,仅需1块钱。实在是物超所值。

近十年来,这两种创制绿色除草剂在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苏、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已示范共同推广500多万亩,销售额达2330万元,社会效益达5.9亿元,大大改善了农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更多农民用得起、乐意用的绿色农药,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不会变。”李正名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0-149052-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金卡特 资讯,农资新闻,肥料,农药,施肥

上一篇:资讯:江南华南降温降雨明显 水稻需防范低温寡照
下一篇:资讯:警惕土地流转后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