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中,氮是目前人为补充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作物生长的很多关键环节都是需要氮元素的,如在细胞水平核酸、叶绿素和能量的合成,以及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 充足的氮元素可以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其抗病性并提升产量和品质,施用氮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的关键措施。然而,由于我国氮肥的利用率过低,导致过量的偏施氮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原来,虽然整个地球上的氮元素非常充足,但是并非所有形式的氮元素都是可供作物吸收的,大多数作物只能利用硝态或者铵态形式的氮肥,资料显示,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仅在35%左右,未被利用的氮肥是不是就残留在土壤中了呢?事实上,土壤中的氮肥并没有你想象中的稳定,土壤中的氮元素很容易通过氨挥发、淋溶和反硝化作用等形式流失掉。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降低氮元素的流失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农田土壤中氮的去向
常见的氮肥中,氮元素是以铵态和酰胺态存在的,施到土壤中后,会迅速转化为铵基(NH4+)的形式,铵基带有一个正电荷,因此可以更好的与带负电荷的土壤及土壤有机质相互吸附, 接下来会被土壤中的亚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NO2-),然后又会被另一种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NO3-),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而硝酸盐极易被雨水或地表水冲走,这就不仅造成了氮元素的流失,还容易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经检测,我国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大棚蔬菜去尤为严重,多数地方出现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怎么让氮元素稳定在作物根部区域供给作物吸收?对广大农民朋友而言,必须找到可以降低氮肥流失的途径和方法,来确保治污健康、拥有高产丰产的潜力。对氮肥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将施用的氮肥在土壤中保持在铵态氮(NH4+)的形式,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氮肥的流失。
陶氏益农全新产品伴能,只对亚硝化细菌产生作用,降低铵态氮到亚硝态氮的转化速度,不影响亚硝态氮到硝态氮的转化,随着伴能在土壤中的不断降解,亚硝化细菌的活性逐渐恢复,进行正常的硝化作用。对农民而言,施用伴能可以对作物根区的氮肥进行保护,使铵态氮(NH4+ )存在较长的一个时期,从而抑制地下水对氮的淋溶作用,抑制硝化作用,避免含氮气体挥发等,提高了土壤中氮肥的稳定性,减少了氮肥的流失,为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充足的营养,提高作物的产量潜能和籽粒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