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紫鞘病症状】
水稻抽穗后,剑叶叶鞘上产生密集的针尖大小的紫色小点,后逐渐扩展到叶鞘的大部分或全叶鞘变为紫褐色,叶鞘外壁尤其明显,有时侵染到内壁或深达茎部,发病重的剑叶提早7一10天枯死。有时扩展到第二至第三叶鞘,但叶片不枯死,湿度大时,病部现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谷粒染病产生褐色病变或形成褐斑,千粒重下降。有认为此症状是水稻叶鞘腐败病抽穗后发生的紫鞘型。
水稻紫鞘病为害叶鞘症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Sarocladiumsinense称中华帚枝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病残体和带病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侵入途径除了伤口外,主要从水孔进入维管束组织,繁殖蔓延较快;其次通过气孔侵染薄壁组织,形成坏死斑点,蔓延较慢。初期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先田边,后田中。南方6月下旬一7月中旬是此病的盛发时期。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发病重。低洼田,以及水稻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偏施或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冬季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及时翻埋再生稻和落粒自生稻,处理带病稻草、病谷。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石灰水浸种,也可用3%强氯精500倍液浸种。
防治紫鞘病,应在水稻6%已抽穗时,喷洒下列药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40一60g/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一80g/亩;5%井冈霉素水剂80一100ml/亩,对水60一70kg均匀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