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1.2苗期:全区50%植株第一完全叶展开成喇叭状的时期至移栽的时期。
1.3返青期:插秧到全区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之前。
1.4分蘖前期:分蘖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蘖露出叶鞘。
1.5分蘖后期:有80%的植株出现新生分蘖到有10%的植株开始拔节(即拔节始期,其植株基部茎节间伸长的程度:25px以上。)
1.6拔节孕穗期:拔节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剑叶前。
1.7抽穗开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乳熟前。
1.8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黄熟前
1.9黄熟期:黄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谷粒变黄。
1.10本田全生育期:从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时期。
1.11全生育期:从出苗到全区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达到玻璃质状,用指甲不易压碎的程度日期。
2生育动态调查内容与方法
2.1基本苗数:水稻返青后成活的稻苗数(有分蘖的应包括分蘖数)。
2.2分蘖:通过定点观测每穴苗数,考察分蘖增减动态和最高分蘖数,开始分蘖时每隔5天观测一次,临近分蘖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观测一次。
2.3株高:抽穗前为土面至每穴最高叶尖的高度,抽穗后为土面至最高穗顶(不连芒)的高度。
2.4叶龄指数:某生育期的出叶数占主茎总叶片数百分比。
2.5叶面积指数:农田中叶面总面积与农田面积之比。
2.6干物重:应分别测定地上植株,根系及总干物重。
2.7根系性状:包括发根数目(茎基部分蘖处发根的数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单穴根的体积、鲜重与干重)。
2.8长相:在各主要生育阶段内,用田间定穴照相测定。
2.9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2.10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倒。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50。
2级:植株倾斜度在150—450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850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0以上
倒伏面积:目测,以平方米表示。
2.11稻瘟病:
叶瘟:齐穗期调查,分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植株叶片有针头大小褐斑点。
3级:植株叶片病斑直径为1—2毫米,病斑灰色,边缘褐色。
5级:植株叶片有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26—50%。
9级:植株全叶植死。
穗茎瘟(包括节瘟)于黄熟初期调查,分为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
3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5%
5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6—25%
7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26—50%
9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50—100%
2.12虫害:潜叶蝇、水稻二化螟证明发生日期、危害程度。
3室内考种
3.1穗长:穗节至穗尖(不连芒)的长度。
3.2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在5粒以上,、的稻穗数(被病、虫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计算)。
3.3每穗粒数:包括实粒,空瘪粒(谷粒完全未灌浆的为空粒,灌浆充实程度不到2/3的为瘪粒),和以脱落的粒数。
3.4千粒重:两次随机所取晒干扬净谷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换算成标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得大于3%。
3.5产量:
(1)、理论产量是指按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计算出的产量。
(2)、实际产量是指单打单收晒干扬净的稻谷产量。
3.6谷草比例:稻谷和稻草干重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