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进入5月以来,南方地区普遍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近一周的大暴雨,导致江门台山汶村、海晏、广海、都斛、端芬、冲蒌等多地水稻水涝严重,部分地区水稻因排水不畅,水稻被浸泡超过2天,部分种植户懂得灾后的复产工作,但也有很多种植户是没有有效的最后复产措施,只是等待水稻自主恢复。水稻水涝后如何正确管理,以达到快速恢复生长,保障产量呢?
水稻受淹后,叶片受伤,植株抗病力降低,且田间温湿度适宜病虫的生长蔓延,易引起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的大发生,应特别注意防治。排水后,稻叶往往残留很多泥沙,阻塞叶片气孔,影响光合作用,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叶片难保,严重者导致减产甚至失收。
为快速恢复水稻生产,防病保产,管理建议如下:
一、水稻扶苗洗苗
受灾的稻田要及时排除积水,扶正倒伏禾苗;及时疏通沟渠,降低地下水位。灌溉设施损失较重的,要及时组织力量抢修。稻田积水退后,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对于大田淹没时间较长的田块,阴雨天气可以一次性排干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宜逐步排水,先让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夜间脱水调气,日灌夜露,以利水稻恢复生长。
二、及时进行根外追肥。
目前江门早造多数处于封行期,即将进入花芽分化期,植株营养逐渐转向生殖生长,植株免疫力有所下降,加上稻株受淹,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采用根外追肥,有利于叶片迅速吸收养分,能维持叶片有较长的功能时间,促进光合积累,培育壮株和大穗。根外追肥一般选用小分子叶面营养为主(吸收快,不另外消耗能量。如杰士农科的美加富),叶色较淡的,每亩可加入500-800克尿素。结合病虫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待稍微缓苗后进行追肥
水稻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质营养,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因此,追肥要快,用量要足,以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和进行花芽分化。一是对还没有进入幼穗分化的田块,应在倒4叶时追施穗肥,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8公斤;二是对已进入幼穗分化并且叶色退淡比较明显、出现青黄色的田块和三类禾苗,要及时追施壮粒肥,一般亩施尿素、氯化钾各3公斤;三是对于禾苗生长茂盛、长相浓绿的高产田块不应施肥,因为禾苗吸肥过量,会造成组织松软、贪青、易感病虫和易倒伏,也会造成减产,但必须及时开沟排干积水,实行湿润灌溉,减少高产田块田间湿度,提高水稻抗逆性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