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稻亦有道】 南方水稻“三虫两病”解决方案
2014-07-14   来源:新农资360网   

受连续多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在南方局部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有成灾趋势。早稻化学防治到了关键时期。水稻“三虫两病”的防控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实施科学、绿色防控。

水稻二(三)化螟解决方案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期、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期、乳熟期为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目前防治螟虫应掌握“准、狠、省”的原则。“准”: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适时用药,不得过早或过迟施药。一般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狠”:抓住重点,保质保量订真施药。对于二化螟,要狠治第一代;对于三化螟,要狠治第二代。“省”:就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 农业防治
主要采取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虫、避害等措施。
(1) 冬闲田在冬季或翌年早春3月底以前翻耕灌水。早稻草要放到远离晚稻田的地方曝晒,以防转移危害;晚稻草则要在春暖后化蛹前做燃料处理,烧死幼虫和蛹。
(2)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灌水淹没稻桩3~5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减少发生基数。
(3) 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可以有效切断虫源田和桥梁田之间的联系,降低虫口数量。不能避免时,单季稻田提早翻耕灌水,降低越冬代数量;双季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防止幼虫转移危害。
(4) 单季稻区适度推迟播种期,可有效避开二化螟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危害程度。
(5) 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在1代化蛹初期,先排干田水2~5天或灌浅水,降低二化螟在稻株上的化蛹部位,然后灌水7~10厘米深,保持3~4天,可使蛹窒息死亡;2代二化螟1~2龄期在叶鞘危害,也可灌深水淹没叶鞘2~3天,能有效杀死害虫。
二、 化学防治
为充分利用卵期天敌,应尽量避开卵孵盛期用药。一般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峰后5~7天,当枯鞘丛率5%~8%,或早稻每666.7m2有中心受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1.5%或晚稻受害团高于100个时,应及时用药防治;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挑治枯鞘团。二化螟盛发时,水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防治白穗和虫伤株,以卵盛孵期后15~20天成熟的稻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在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药剂品种是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等,一般每666.7m2用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35~40克或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或对水200千克泼浇或400千克大水量泼浇。目前,许多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双、三唑磷等已产生严重抗药性。自2009年10月起氟虫腈因为对环境极不友好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建议采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效突出的同时对环境友好,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施药期间保持深3~5厘米浅水层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
我们建议:在二(三)化螟发生较重时,每6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150毫升 + 20%三唑磷乳油 120~15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注意:进行化学防治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的水层,让其自然落干。

水稻稻纵卷叶螟解决方案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叶丝结苞为害,幼虫在苞内刮食叶肉,仅留一层表皮。严重时全苞枯白,使全田枯白一片,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尤其在为害剑叶和倒二叶时,常造成不实谷,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一、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二、 生物防治
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纵卷叶螟天敌约80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对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如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蜂,每666.7m2每次放3~4万头,隔3天1次,连续放蜂3次。
喷洒杀螟杆菌、青虫菌等生物农药,每666.7m2喷每克菌粉含活孢子量100亿的菌粉150~200克,对水60~75千克,配成300~400倍液喷雾。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可加入药液量0.1%的洗衣粉作湿润剂。此外如能加入药液量1/5的杀螟松效果更好。
三、 化学防治
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别的原则。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天施药,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天施药,但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结合其它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
实用药剂:20亿单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5%阿维菌素乳油、48%毒死蜱乳油、5%氟铃脲乳油、10%氟铃·毒死蜱乳油、3.2%阿维菌素微乳剂等。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注意轮换和混配用药,不同区域使用药剂请咨询当地植保技术专家。
掌握在幼虫2、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每666.7m2喷洒80%杀虫单粉剂35~40克或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也可泼浇50%杀螟松乳油100毫升对水400千克。此外,也可于2~3龄幼虫高峰期,每6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与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克混配,主防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
我们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时,每666.7m2用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10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毫升。施药时,应保持一层田水。如果防治失时,幼虫已达4龄以上,稻叶已现枯白时,每666.7m2用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克加农药助剂怀农特3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施药前,最好用竹扫把扫动禾苗,使幼虫受惊外出,以提高防治效果。

水稻飞虱解决方案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移特性,爆发性为害的害虫。主要集中在稻丛的下部取食,吸取水稻汁。水稻苗期受害后,叶片枯黄甚至死苗;中后期受害后,下部茎叶枯萎,以致烂杆倒伏,使谷粒不饱满,甚至不抽穗或不能结实。
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
一、 农业防治
(1) 充分利用国内外水稻品种抗性基因,培育抗飞虱丰产品种和多抗品种,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2) 对不同的品种或作物进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飞虱辗转为害。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施肥和适时露田,避免长期浸水。
二、 生物防治
(1) 养鸭治虫,看苗放鸭,分期抢放,虫多多放,虫少少放,前期放小鸭,中期放大鸭,后期又放小鸭。放鸭治虫要注意两点:一是白叶枯发生区不宜放鸭,以防止病菌传播蔓延;二是利用蜘蛛治虫的地区不能放鸭,因鸭子既捕食害虫也捕食蜘蛛;
(2) 利用寄生蜂、蜘蛛等天敌抑制稻飞虱繁殖。
三、 化学防治
前期预防:10%醚菊酯悬浮剂。爆发时使用预防和速效性药物:如醚菊酯、马拉硫磷、毒死蜱、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烯啶虫胺等。或用克百威作根区施药。防治稻飞虱的药剂:醚菊酯、毒死蜱、吡虫啉、马拉硫磷、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等。
(1) 在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期,2~3龄若虫高峰期,每666.7m2用下列药剂:10%醚菊酯悬浮剂40~60毫升、或58%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2~86克、或44%吡虫·井·杀单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20%吡虫·三唑磷乳油100~120毫升、或10%噻嗪·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25%吡虫·辛硫磷乳油80~100毫升、或52%噻嗪·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26%敌畏·吡虫啉乳油60~8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35克、或48%毒死蜱乳油60~80毫升、或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30~50毫升,对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2) 在水稻孕穗末期或圆秆期,孕穗期或抽穗期,或灌浆乳熟期,每666.7m2用下列药剂: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50%二嗪磷乳油75~100毫升、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200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或20%异丙威乳油150~200毫升、或20%仲丁威乳油150~190毫升、或45%杀螟硫磷乳油55~95毫升、或45%马拉硫磷乳油95~110毫升、或50%混灭威乳油50~100毫升、或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200~260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
我们建议:在稻飞虱发生较重时,每6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0%呋虫胺悬浮剂20~30克,或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克, 对水45千克喷雾。防治白背飞虱, 每666.7m2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

水稻纹枯病解决方案

纹枯病从苗期至水稻抽穗期都可发病,以分蘖盛期至穗期发病最重。叶鞘: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如开水烫过的小斑,以后变以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的椭圆形斑,多个病斑愈合成云纹状。叶片:与叶鞘病斑相似,急性型病斑污绿色,最后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及菌核。
一、 农业防治
(1) 打涝菌核,减少菌源。重病田灌水耙平时,用布网或细密的簸箕在田边打捞被风吹集在一起的浪渣,并将这种打捞出的浪渣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铲除田边杂草寄主,减少菌源。
(2)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3) 选用良种,根据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荫蔽作用、增加通透性及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4) 合理密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程度与水稻群体的大小关系密切;群体越大,发病越重。因此,适当稀植可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及防止倒伏的目的。
二、 生物防治
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使用青枯立克 50毫升+大蒜油 15毫升,对水15千克喷雾,5~7天1次,连喷2次。病情严重时,可使用青枯立克10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内吸性强的化学药剂,对水15千克来进行喷雾,隔3天1次,连用2次即可控制病情。备注:为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千克水加叶面肥沃丰素25毫升。
三、 化学防治
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可以选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部分唑类杀菌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体内的赤霉素形成有影响,能抑制水稻茎节拔长。但这些杀菌农药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超量使用,可能影响这些节间的拔长,严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现包颈现象,其中烯唑醇等药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恶霉灵或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或腈菌唑等三唑类的复配剂在水稻抽穗前后可以使用。使用12.5%井冈·蜡芽菌、32.5%苯甲·嘧菌酯、30%苯甲·丙环唑、30%噻呋·己唑醇等复配制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水稻稻瘟病解决方案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可以为害水稻苗、叶片、节、穗颈、谷粒,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症状。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前,在芽的基部和芽鞘上先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变黄褐色枯死。叶瘟:病斑有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田间常见的为慢性型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一般呈梭形,两端尖,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两端有褐色的延长线,整个病斑形状象“牛的眼睛”一样;急性型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正背面都密生灰色的霉层,如果田间出现这种病斑,将是稻瘟病流行的征兆。穗颈瘟:先在穗颈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随后围绕穗颈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在颖壳上形成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快。
叶瘟主要防治感病品种,在常年发病地区,注意在分蘖盛期检查发病中心,出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防治,控制发病中心造成坐蔸死苗。一般感病轻的品种,如果气候不特别有利病害发生时可以不防治。
穗瘟防治对象是所有感病品种田,在抽穗期气候有利于发病,且又是病区,必须在破口期与齐穗期各喷一次药。
一、 农业防治
(1) 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如早稻品种有早58、湘早籼3号;中稻有七袋占1号,七秀占3号,水稻旱种时可选用临稻3号、临稻5号、京31119、中国91等抗穗颈瘟品种。水稻进行旱直播时可选用郑州早粳、中花8号等抗病品种。
(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
(3) 加强肥、水管理 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钾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用施肥技术。硅、镁肥混施,可促进硅酸的吸收,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发病率。 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干湿交替”的原则。
(4) 减少菌源,进行种子消毒。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并妥善处理田间遗留的病秆,尽量减少初侵染源。
(5) 处理病草。不要采用病草还田,堆肥要充分腐熟,田间不用病草编织的草帘。
二、 生物防治
在稻瘟病常发期,将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发病前期:将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等,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3天用药2次。发病中后期:按奥力克稻瘟康75毫升+大蒜油15毫升,对水15千克稀释喷雾,隔3天1次,连用2~3次。
三、 化学防治
(1) 防治叶瘟病时期,在7月上、中旬,叶瘟发生初期用药,每666.7m2用25%氟硅唑·咪鲜胺50~60毫升对水喷雾或45%咪鲜胺28~33毫升对水喷雾,一般隔1周再喷1次。要预防穗颈瘟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1次预防效果明显。
(2) 使用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每666.7m2用该药剂25~30克对水喷雾,病害初期或发病前施药效果最佳,施药时注意使药液均匀喷施至作物各部位。
(3) 使用20%三环唑,每666.7m2用该药剂75~100克对水50~75千克均匀喷雾,防治苗瘟,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使用;防治叶瘟,在病初发期或出现急性病斑症状时及时用药,必要时间隔10~15天再用药1次;防治穗颈瘟,在水稻孕穗盛期或末期使用,病害严重时间隔10~15天再用药1次。使用75%三环唑,每666.7m2用该药剂20~27克对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防治水稻叶瘟,在发病初期使用,隔7~10天后再喷1次;防治穗颈瘟,于水稻破口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
(4) 使用40%稻瘟灵,每666.7m2用该药剂66.5~100克对水50~75千克均匀喷雾,防治苗瘟,在插秧前1周,苗床喷雾;防治叶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颈瘟,在孕穗后期或齐穗期使用,效果更佳。根据发病情况,酌情考虑用药次数,用药间隔为1~2周。
(5) 使用32.5%苯甲·嘧菌酯,每666.7m2用该药剂30~50毫升对水50~75千克均匀喷雾。
(6) 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及0.4%春雷霉素粉剂均能有效防治稻瘟病。
我们建议:稻瘟病发生较重时,每666.7m2用40%稻瘟灵乳油80克对水30千克喷雾;或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30克对水30千克喷雾;或2%春雷霉素水剂50毫升对水30千克药液喷雾;或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对水30~45千克喷雾。在发生稻瘟病严重的稻田,每666.7m2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4毫升加农药助剂怀农特3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9-149129-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金卡特 技术,农资知识,肥料,农药,施肥,病虫害

上一篇:天下水稻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水稻行业公众平台!
下一篇:【稻亦有道】 水稻病虫害图谱(完全版,一定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