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技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2014-08-19   来源:新农资360网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此时适逢暴雨、冰雹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病害极易流行。长期灌深水以及偏施、迟施氮肥发病也较重。发病轻的约减产10%,重病田减产可达40%~60%。

为害特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清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

扩展时受叶脉限制,病斑呈细线状或短虚线状,黄褐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蜜黄色菌脓溢出,呈露珠状,密密集生,数量比白叶枯病多且小,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如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观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

防治方法:本病传染快,一旦发病单靠药剂防治难以控制,应采取综合防治。

①检疫:严格控制病区种子外调,防止病区扩大。

②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不同品种的感病和损失程度不同。实行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抵抗力,防止稻苗贪青徒长,诱发病害。

③化学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20%噻唑锌悬浮剂),每亩用药100~125克,对水50升。对发病普遍的地区,播前应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用600倍(20%噻唑锌悬浮剂)浸种12~24小时后,捞起洗净后催芽播种。秧苗三叶期和拔秧前各喷一次噻唑锌。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9-149034-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金卡特 技术,农资知识,肥料,农药,施肥,病虫害

上一篇:技术:水稻褐飞虱的防治
下一篇:农资人乐一乐吧:冯巩、牛群的经典作品《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