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先民自从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以后长期以水稻生产为主要生计,形成了独特的稻文化。在苗族民间文化传统中,要想得到水稻的丰收,除了辛勤耕作外,还要虔诚地祭祀祖先和神灵,才能得到上天的呵护。这样就形成了水稻各个生产环节中的独特稻作民俗文化。
在立春当天清早,每户长老扛着一把锄头和一把用稻草扎起的火把以及草标到自家的稻田,进行神圣的立春开锄仪式。先用锄头挖三锄泥土,然后把火把和草标插在土堆上,表示此田已归自家所有,其它动物如鼠、鸟、虫等以及病害都不能前来侵占,以期当年风调雨顺、稻谷丰登。从这一天起人们就可以到山上劳动。这是一种预祝型水稻农耕礼仪。
立春之后第三次雷雨下过,苗族村寨就开始播种。播种之日定在三声春雷后的寅日或卯日,这是因为苗族人认为寅日和卯日是吉日。播种时必须先由本村落寨最早的那一户户主,即寨老到其耕种的田块播种。寨老象征性地播下一把稻种以后其他寨民才能播种。这是对最早落寨的寨老的尊重,也是寨老象征性权威的体现。全村人遵从这一规矩时,本寨的水稻生产将不会受病虫害以及人为的侵害。播种结束后,在秧田里插上一束用芭茅草扎成的草标,以示秧苗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