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迅速提高水稻单产,要积极研究、示范和推广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新技术。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1.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在中等肥以上的田块,应以选用高产、高抗、优质、高效的中迟熟大穗型品种;对于三熟制中冬季瓜菜田,若因市场与季节有矛盾时,也可改为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的多穗型品种。
2.合理安排播插期,建立水稻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根据各类品种的特点,按照三亚市气候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水稻播插期是夺取高产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中迟熟大穗型品种,适宜播种期是 12月中旬,秧龄40天左右,叶龄6.5~ 6.8片,翌年三月下旬插秧,5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为135~140天,其中本田生育期98天左右。
水稻动态群体结构可以充分协调个体与群体、穗数与粒数、主穗与分蘖穗的关系,使各个产量因素都能较好地发展。对于中迟熟大穗型品种,500千克以上的水稻群体结构要求是:有效稳 17~19万/亩,成稳率达 60%~65%,每德总粒为 130粒,其实粒为 113粒/穗,结实率为85%~88%,千粒重达24~27克;若为中熟中穗型品种,穗粒结构要求应改为:有效稳24~26万/亩,成穗率65%~70%,每穗总粒数为98~106粒,结实率85%~88%,千粒重为23~25克;或改用早熟多穗型品种,其稳粒结构应改为:有效穗35~38万/亩,成穗率为80%~82%,每穗总粒数为68~75粒,结实率82%~85%,千粒重为23~25克。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首先从育秧开始,培育带两个费以上的壮秧,保证插秧质量。其次是通过肥水等管理措施调控其苗数消长,让其朝合理群体结构方面发展。
3.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科学调控肥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决定高产水稻施肥量时,应根据单产水平对养分的需求量、土壤养分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在目前大面积生产情况下,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左右,追肥占60%左右。追肥一般可分为攻率、攻穗和壮粒肥等三种。攻杀肥一般在插秧4~5天和9~10天追施两次增漠肥,其目的是保进早分荣,提高成穗率。中迟熟大穗型品种,从插后32~60天,这段时间称为幼穗发育期。这个时期追施穗肥既能促花,又能保花,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进行(以钾为主,氮肥按田间情况确定);保花肥则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以氮为主配合磷、钾)。粒肥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批粒的作用。一般宜齐穗后3~4天喷施速效氮和速效磷2~3次。
在高产栽培中,还要特别注意晒田技术的正确运用。晒田:一是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更新土壤环境;二是调整稻株长势长相,促进后期报系发育。因此,在促进早生分率的基础上,采取晒田技术是控制其群体与个体、主稳与分联穗矛盾的高难技术。晒田时间,一般以分率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此时是无效分桑到技梗分化期对穗粒影响较小。若稻株生长过旺、还可以再提前一个叶位晒田。晒田程度,要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块则应早晒、重晒;反之,应迟晒、轻晒或露田(晾田)。
4.自始至终做好病虫害及鼠害防治工作,确保丰收:三亚地区自然条件,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漫延。因此,这项工作在三亚比其它地区更显得紧迫和重要,非高度重视不可。三亚地区稻田主要病虫害是:三化螺、稻纵卷叶虫、稻苞虫、稻管蓟马、稻飞虱、叶蝉和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徒长病、胡麻叶斑病以及田鼠等。对于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除坚持抓农业综合防治之外,还要抓种子处理、秧田防治和本田防治等三个重点环节。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适时、彻底把田间杂草和田鼠消灭干净,以确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