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对于农药行业来说具体该如何实施?
创新。一是农药新品种创新。我国极度缺乏创制的农药新化合物产品。在国外,一个新化合物研制费用需要近10亿美元,而我国农药研发资金、设备、人员匮乏,农药生产企业基本是生产国外农药专利到期的产品。所以一个农药好产品一过专利期,登记就一哄而上。目前,我国已经登记农药品种3万多个,每年新增品种3000多个,其中国内创新的不足4%,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例如有一个品种就有1260个登记,登记15年以上的占86%。而小宗作物、特色作物登记农药少,许多是无登记农药可用。要加大国家对农药的科研投入力度,调动企业创制新产品的积极性,可以探索国家、企业按照股份投入,联合攻关,新产品利益投资企业共享的机制。
二是农药登记思路要创新。一方面,要提高农药登记门槛。登记的产品要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相同作物、相同剂量、相同产品的不得重复登记,避免登记的同质化。这样,企业要登记一种农药,只有在扩大作物、剂型上做文章,由此对小宗作物、特色作物登记有利。另一方面,放开退出机制。现在,每年被依法退出的产品就几十个。要研究高风险、高残留农药强制退出机制;登记20年以上、生产上基本不使用的农药强制退出;农药生产企业不生产的农药,可以实行企业申请登记证休眠,不再续展,一旦要生产,可以申请解冻续展。
协调。协调农药管理体制。现在,农药实行“多龙治水”管理体制,即由农业、工信、质检、工商等多部门发证并监管,重视发证许可、处罚收款,而解决问题、增加投入、服务企业比较弱化。职责不清,很难通盘考虑农药行业的发展。农药亟待建立生产、经营、使用的全程一体化协调管理体制,由多部门管理改为一个部门管理,明确责任,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晰,不能扯皮、推诿、懈怠,给企业松绑。还可建立农药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为研发、到应用技术起到支撑、服务的作用。
绿色。生产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法经营,科学使用,达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效果。据统计,目前农药利用率为34%,66%的农药流失到土地、水里,这与药械装备水平较低、统防统治能力不强、使用方法不合理等有关。一号文件要求“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这就是要研发农药新产品,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农药使用量,开展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普查和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制定相对应的改良措施。
开放。农药要面向世界。据统计,世界85%的农药来自中国,201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49.18亿美元,增长10.8%。出口品种多以非专利大宗品种为主。在蔬菜、水稻等农作物杀虫剂、杀菌剂上,进口农药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而我国的出口原药比例大,进口制剂比较大,所以国外企业进口我国原药,生产制剂再卖回中国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我们,一是积极引进新创制高效环保的农药;二是确立中国经认证的农药企业的地位,为中国海关与国际海关实现AEO互认提供法律依据,促进农药进出口贸易安全与便利;与有关国家协商,实现试验资料相互承认,减少企业登记费用,帮助、支持中国农药企业走出去。三是减少原药出口退税,增加制剂出口退税,鼓励制剂出口。
共享。要做到农药资源、使用技术、监督检查和试验数据等实现共享。加快专利即将过期农药登记,也就是提前办理登记,做好过期与生产时间的衔接。让企业共享政府招标项目,公平竞争,保质保量,不得低价中标和弄虚作假。农药试验资源共享,增加登记资料转让规定;授权试验资料共享,试验资料实现有偿转让。登记证共享,可以委托加工、分装,受托人有相同剂型的生产许可证即可受托,委托方承担相应责任。建立农药执法大数据库,实现全国联动,发现一个假冒伪劣产品,及时上网曝光,进行全国追查,要求产品全部下架或召回没收,各地均按照相应标准严厉处罚。
更多农药企业,请关注农药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