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如何正确有效的防治棉铃虫
2011-10-06   来源:中国农药网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棉铃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危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8月-9月如遇多雨天气,危害更为猖獗,一般造成棉花损失在10%以上,怎样提高棉铃虫的农药药剂防治效果呢?实践证明,在防治技术上应抓好如下3点。

1、采用不同喷药方式。

由于各代棉铃虫产卵危害的侧重点不同,采用不同喷药方式,可充分发挥药剂效果。如第2代有65%的卵产在上部嫩叶上,喷药的重点即在棉株上部枝叶,应采用 "点点划圈"的喷药方式,使药液大都喷在上部枝叶上;第3代、第4代棉铃虫的卵多产在棉株顶心,旁心及其周围的嫩叶上,喷药重点即在这些部位上,应采用" 四面打透"的喷药方式,使药液触及虫、卵的机会增多,以提高防效。用药时注意药液浓度不要配制过高,药量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以免造成棉株药害,或降低药剂防治效果。

2、选用杀幼虫兼杀卵的新农药。

    针对棉铃虫产卵分散,卵期仅3-4天的特性,若使用乐果、对硫磷、久效磷等常规农药,是难以控制棉铃虫危害的。必须选用杀幼虫兼杀卵的新农药。根据我们目前使用的情况,效果较好的为:10%灭百可乳剂或10%盖天磷乳剂,每亩用药5-1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效可达90%以上;或每亩用杀灭菊酯15- 20克或敌杀死20克,加入内吸性较好的辛硫磷25-30克,对水50公斤,混合喷杀,防效可达80%左右。以上农药应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适时用药。

    棉铃虫的卵多分散产于棉花嫩头、花蕾和嫩叶上,因而,从棉花现蕾开始至9月份,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棉田定点查卵,根据卵产后"头天白色、第2天黑色、第3天褐色、第4天开始孵化"的特点,以及孵化后的第2天开始危害棉花生长点,第4天开始转移时,针对每百株棉株有卵20-30粒的棉田,抓住晴天上午8-11 时或下午3时后适时用药防治。同时,在这段时间用药,还可避免早晨露水多冲淡药液或随露水流失药液而降低防效。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6-16514-1.html

标签:农药 农药技术 棉铃虫 防治 有效 正确 如何

上一篇:高效使用细菌农药方法
下一篇:香蕉毁灭性病害枯萎病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