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我们的农户反应在自己购买的农药使用时效果差是不是药剂不管用之类的话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要多了解农药使用方法和用药“度”。以下是技术详解。
一、防治时间不当。如有些农药使用时要求趁露水未干时使用,以增强药液在作物体表的吸附性;有的人不顾用药环境、用药时间,主观盲目乱用药。
二、不看清使用说明,随意增减浓度。凭老经验用药,殊不知浓度高了提高成本,造成浪费,太高了还会产生药害,造成环境污染;浓度低了又达不到杀灭病虫的目的。
三、药没有打到作物要害部位。因病虫而异,有的浓度须喷施到基部、茎部、叶部或顶部(心叶里)、或毒土根外撒施等,必须对症下药,对“位”下药。
四、使用失效农药。农药久置会导致挥发、变质、失效(分层、沉淀等),降低药效。挥发性强的农药尤其如此。亚胺硫磷久置结晶出来,使用时须使晶体溶解后再用。敌敌畏必须在阴凉,干燥、密封条件下保存,且不宜久置。保存农药时有人不注意这一点;不能一次用完的农药,甚至喷至中途把药液搁在喷雾器里隔几天后又用,影响了药效。
五、病虫药剂不分,张冠李戴。以杀虫剂治菌、杀菌剂治虫,用防治某病(或虫)的药剂来防治另一种对其无效的病虫的例子也有不少。
六、不分作物使用药剂。有的药剂只适用于某种或几种作物,如乱用在其他作物上,有可能无效果,敏感作物还会产生药害,残毒等。敌敌畏对瓜、豆等易产生药害,尽量不用或慎用,也可改用其他药种。
七、盲目混配。不懂农药的理化性质,盲目复配、混用以求兼治多种病虫,结果把互相干扰各自效应或能起反应的几种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如多菌灵不能与铜制剂混用;西维因不宜与乐果、碱性农药和化肥混用;防治稻棉害虫的杀虫脒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等等。
八、掌握不好防治适期和防治标准。不懂病虫害消长规律,见虫就打,见病就喷的现象仍较普遍。打早了,病虫情况还未稳定下来,药效过了病虫又发展起来,打迟了一时又难以控制或造成一定的损失。
九、重虫轻病现象。虫吃庄稼时可见,但病的危害就不如虫直观,防治中往往顾此失彼,顾虫失病。
十、长期单一用药,致使病虫产生抗性。一地、一茬、一作物、一病虫,不宜长期套用一种(类)农药,否则病虫易产生抗性。如多菌灵,必须与其他农药混用或轮换使用,才能克服“抗药性”弊端,提高防效。
上述因素是防治效果差,防效不显著的最重要、最常见、也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原因。因此,讲求科学、准确地使用农药,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系统学习植物保护知识,用前读懂使用说明,对使用浓度、施药适期、防治对象、适用作物及其具体施药操作和方式等等事项都搞清楚,才能达到经济、安全、高效的目的。当然在购买农药时仍要仔细识别农药,避免买一些“伪劣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