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病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干旱季节,严重时会大幅度减少产量和降低品质。及时进行农药防治十分必要。
花叶病是一种全株显症的病害,染病植株从上部叶最先显症,出现浓绿、淡绿相间的花叶或斑驳症状,严重的叶片皱缩畸型。病株生长衰弱,节间缩短,全株矮化。病株开花时花器畸形,花稀少,结荚少,豆荚呈鼠尾状,籽粒不充实,有时还可以出现褐色坏死斑纹。
病原:豇豆花叶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的,其毒原主要有3种:
1、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粒体球形,直径28~30纳米,病汁液稀释终点为1000~10000倍,病株汁液可通过摩擦接触传染,但以菜田的多种蚜虫,如菜蚜、桃蚜、棉蚜等传毒为主。种子不带毒。
2、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病毒粒体线条状。主要通过桃蚜、棉蚜和豆蚜传毒;汁液摩擦接种也能传毒;种子也有约8~10%的带毒率。除侵染豇豆外,还能侵染绿豆、利马豆和苋色藜、昆诺藜等。
3、豇豆花叶病毒(CowpeaMV),病毒粒体棒状,长约750纳米,病汁液稀释终点3000~4000倍。主要通过病汁液摩擦接触传毒,棉蚜、桃蚜亦可传毒。一般豇豆种子不带毒,但洋豇豆种子有一定带毒率。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据农药网了解,豇豆花叶病的毒源,除少数可以种子带毒的以外,其主要来源是田间受侵染的寄主植株和某些杂草寄主。病害在田间发生的再侵染主要通过传毒介体有翅蚜虫和农事操作的汁液接触传染完成的。高温、干旱的天气,以及栽培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是诱发豇豆花叶病的最主要因素。
对豇豆花叶病可采取下列综合防治措施:
1、从无病植株所结的饱满豆荚选留种子。
2、加强控病栽培管理:清除田边野生杂草寄主,增施优质有机肥,及时追肥。干旱季节勤浇水防止土壤缺水,使植株长势壮旺,提高抗、耐病力。
3、早期治蚜:为预防蚜虫田间传播病毒,从幼苗期开始就要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喷布。
4、幼苗期,新农资360建议喷施一些营养增抗剂如百富农800~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叶面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