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胡浩 余晓洁)“十一五”期间,中国转基因技术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目前,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技术已获准进入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性试验,这是中国首批进入生产性试验的转基因动物,有望两年后获得安全证书,率先实现转基因动物产业化。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介绍,由于人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人类母乳中,来源非常有限,难以用普通技术大规模生产。而重组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牛奶中乳蛋白率高出对照10%以上,功能试验也证明重组人乳铁蛋白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神经发育、促进铁吸收、改善贫血、抗菌、抗肿瘤等特殊功能。
“十一五”期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确定为农口唯一的重大专项。2009年,农作物生物育种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转基因抗虫棉是中国转基因技术研究重要成果之一。它通过生物技术,把一种细菌的遗传物质片段转移到棉花里,让棉铃虫吃后死亡,使棉花具有抗虫性状。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减少农药危害,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中国农业转基因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典范。
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介绍,“十一五”期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三系杂交棉分子体系,培育出的4个抗虫棉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累计推广种植超过400万亩,产生约11亿元的经济社会效益。
提高粮食产量历来是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
李家洋和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提高水稻产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出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理想株型是当前国内外超级稻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领域。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