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顾名思义就是农作物使用的药。
农药可以用来杀灭真菌、昆虫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农药是一种高技术含量、在使用上针对性极强的农业生产资料。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业丰收。然而,使用不当,也会给农产品带来生物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物药害或对使用者发生中毒事故等副作用。现将农药使用中一些应注意事项告诉大家:
现在我国使用的农药品种很多,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鼠剂等种类。化学合成的农药原药(品种)须加工成一定的剂型,形成不同规格的制剂或混合制剂才是市场销售的商品农药。加之,为补充国内市场、改善品种结构,国家批准进口了一些农药新品种。因此,在农药市场上就显得品种多,令人眼花缭乱,使用者难以选择。
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是一种农业毒剂,对不同的生物体有其选择性,如杀虫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和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其中赤霉酸最明显的生物活性是刺激植物细胞成长,使植株长高,叶片增大。赤霉酸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和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杀螨剂分为能杀死各虫态的,只杀成、若螨的,以及只杀卵和若螨的或仅杀卵的;杀菌剂分为保护剂、内吸治疗剂和保护治疗混合剂;除草剂分为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同为杀虫剂,对各种害虫也不是万能的,每种药剂都有各自的防治范围,如抗蚜威是用来防治蚜虫的,但对棉蚜的活性极差;四螨嗪(阿波罗)防治果树红蜘蛛,仅对卵的活性高,对成、若螨无效。一个药剂的防效高低,也是有阶段性的,新的药剂刚投入使用时,往往效果较好,随着大量使用,害虫等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逐步提高,防效就会随之下降;在防治某一害虫的用药阶段,同一药剂首次用药和后期用药药效反应不同,如对棉铃虫,在棉田1代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一般能用来防治棉铃虫的药剂都有好的防效,但幼虫达4~5龄时,使用任何药剂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药效。
农药属于知情消费的技术性产品,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瓶签上的使用说明使用。也就是说,人们首先应对选用的农药的性能特点有了全面了解时方可使用。盲目使用不仅达不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带来对植物的药害、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等副作用。通过说明书可了解哪些问题呢?
(1)注意事项:在农药使用中认定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了概要对病虫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二十采取加大用药量的方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抗药性,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高,造成恶性循环。
(2)主要针对该药剂的特点,提醒人们在储藏、运输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应注意农药包装物的妥善处理。
(3)防治对象、用量和使用方法:药剂的防治对象都要按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的范围标明,用量和使用方法应具体。如在棉花上用于防治棉铃虫的药剂,不可用来防治蔬菜和其它作物上的棉铃虫;使用方法不能随意变化,现使用玉米田芽前除草剂,往往因用水量不足,药剂难以在土壤表面上形成药膜,而使药效降低;防治果树病害也往往因用水量不足,使药效降低。
(4)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的天数。如在蔬菜上使用,必须等达到规定的天数,产品中的农药才能被分解掉。
(5)农药的通用名称:市场销售的农药有通用名和商品名两种表示方法,商品名就像人的“乳名”,不能单独使用,尤其一旦有人误服,医生不易对症救治。必须附有药剂的通用名,并且通用名不能只使用英文,人们通过通用名称可初步明确药剂的类别或是否为混合剂,是否为新品种。
(6)有效成份含量:按百分含量标记,同一药名,含量不同,用量是不同的。
相信农民朋友们,只要选对、选准、合理使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