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玉米拔节期营养协调的技术措施
2012-06-27   来源:中国农药网   

  玉米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苗期、拔节孕穗期、成熟期。其中拔节孕穗期管理的好坏对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拔节孕穗期的中心任务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适当控制茎叶徒长,促进植株叶壮、穗大、粒多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其技术措施为:

  一是玉米进入拔节孕穗期即大喇叭口期对水分敏感,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需水量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要及时浇水,避免干旱造成减产。如果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涝,特别是在灌浆期间,更要注意防洪排涝。

  二是当玉米叶片长到9-12片叶时,用玉米矮丰喷施以防治玉米徒长及控制玉米株高。

  三是要重施攻穗肥,在拔节至孕穗末期施攻穗肥,施肥时期一般在10-12叶期(即大喇叭口期),可以保证植株生长,促进果穗发育、促进小花分化,提高结实粒数。应以氮肥为主,亩施尿素25-30公斤。

  四是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在两株玉米之间打10厘米左右深的穴,将肥料施入穴内,覆土埋严。并要及时中耕培土,将玉米植株根部的土层增厚,形成20厘米左右的高垄,以防止风雨造成玉米倒伏。

  五是及时清除杂草、拔除分蘖,减少养分消耗。

  六是要防治病虫害,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可溶性“巴丹粉”加细土或煤渣粉拌成的毒土或颗粒剂撒入玉米心叶内。防治大、小斑病可用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至3次。

  增施两种肥料棉花抗病增产

  棉花生产过程中,病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对棉花的产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枯萎病、茎枯病、凋枯病、红叶茎枯病影响较大,枯萎病为病原菌引发的病害,后者系生理性病害。

  棉花枯萎病及枯萎、黄萎混发的病区,多发生在种植棉花多年的老棉区,一般是由种子带病传播开来的,在常规的防治措施上,多以更换抗病品种和实行水旱轮作为主,这两项措施对枯萎病是有一定防效的,但是,有的老棉区并无丰厚的水源,只能种植旱地作物。有些抗病品种,虽然抗枯萎病的性能较好,但丰产性不能同步,因此,防病必须另辟途径。

  棉花的凋枯病一般每年都有发生,茎枯病和红叶茎枯病各年间有发生。去年茎枯病发生面积之大,损失之惨是多年少见的。农民并不知发病的原因,只能怨天气不好,其实,这几种病害,根据我们多年多点的大量调查证明,都与棉田缺乏钾肥有关。

  近几年来,通过棉花生产的实践,科学地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和钾肥,可以较好地预防棉花的枯萎病和凋枯病、茎枯病及红叶茎枯病。

  生物有机复合肥能抑制棉花枯萎病。因为生物有机复合肥中的有机质和配施的各类微生物菌肥,分泌的有机酸能改善土壤环境,能明显抑制枯萎病菌的生存。在棉花施用基肥或追施蕾期肥中,每亩施用100~150斤生物有机复合肥,可较好地预防枯萎病的发生,或者大大降低发病程度,迅速恢复正常的生育功能。

  钾肥能增强棉花对枯萎病的防御能力。一是增施钾肥可以协调土壤中氮、磷、钾肥的比例,增强棉花自身的活性;二是棉花缺钾会使碳水化合物供应减少,蛋白质的合成会受到障碍;三是转基因抗虫棉的面积大,它们对钾的吸收转化慢,不施钾肥和少量施钾效果不佳。增施钾肥使棉花的活性提高以后,也增强了对枯萎病和凋枯病、茎枯病和红叶茎枯病的预防能力。因此,每亩施用60斤左右的硫酸钾或氯化钾可有效增强对上述棉花中的几种病害的抗性。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6-100555-1.html

标签:农药 农药技术 技术 措施 协调 营养 节期

上一篇:麦套花生特别注意中耕灭茬
下一篇:杀菌剂防治草莓苗期病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