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在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中领衔增长;随着安全剂的加盟,该类产品的应用作物进一步扩大。
早在1975年,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开始上市,禾草灵是第1个用于许多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上市后,市场快速增长,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研发力量投入该领域。
拜耳上市的噁唑禾草灵现己成为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中的龙头老大,年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居于次席的炔草酯,其年销售额也已超过2.0亿美元。
在10个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中,领衔增长的是1996年上市的氰氟草酯以及2008年上市的噁唑酰草胺,这两个产品在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高达14.1%和14.9%。喹禾灵近几年的增长不俗,其近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7%。其他增长较好的品种包括:炔草酯、吡氟禾草灵、氟吡甲禾灵和喹禾糠酯等。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化学结构较为相似,且因为手性碳的存在而具有旋光异构体,经拆分的R-异构体虽上市时间落后于相应的外消旋体,但往往后来居上。如精噁唑禾草灵大大取代了噁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取代了吡氟禾草灵等。一旦开发R-异构体后,对应的外消旋体即不能在欧盟取得再登记。
随着安全剂解草唑、解草酯等的开发,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应用作物进一步扩大,其市场足迹遍及了绝大多数主要作物。
更多农药资讯,请关注新农资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