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非专利农药已占全球市场的77%,中国是主要的非专利农药生产国。随着国内非专利农药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制剂差异化和应用高效化是制胜关键。笔者认为,助剂的使用非常关键,应成为企业竞争和关注的重点。
非专利农药一直都是中国农药企业竞争的热点,近期又将有一大波农药专利即将到期,届时更大一波非专利农药将获得登记、上市,角逐庞大的农药市场。这些产品可谓是成分相似、包装一致、价格相差无几的孪生兄弟,只有功能性强的助剂才能催生出多种农药制剂配方。
农药行业对于新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然而由于新有效成分开发被拥有雄厚资本和底蕴的跨国农化公司所垄断,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非专利农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上,而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数量繁多的功能性良好的助剂。每一个合格的配方都需要调配不同助剂的种类和比例,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实验,还要通过严格的测试和检验才能上市。
出色的助剂有助于提高农药有效成分施用效率,是提高非专利农药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农药零增长要求的提出让部分农化企业,尤其是技术力量稍逊的企业忐忑不安,担心自家的产品被淘汰。在环保压力下,实现零增长的必经之路是提高产品的施用效率,让施用效率从原来的30%、40%至少提高到60%、80%。合理的助剂使用,尤其是配套的助剂解决方案,将可以有效提高制剂产品的施用效率,最终避免用药量增长。
在行业内,很多助剂公司在销售时会搭配助剂配方一起出售,缺乏研发能力的企业会在购买助剂时一同采用助剂公司提供的配方,这样将导致产品同质化更加严重,缺乏竞争力。笔者认为,正是这样的过度服务才导致了中国农药企业竞争激烈,与其将精力放在配方研发上,不如专注于做好新助剂的研发,这样才能给农药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更多农药资讯,请关注新农资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