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主要农药生产企业纷纷公布1-9月份业绩,从国内上市农药企业与国外农药跨国公司业绩相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国内外企业业绩冰火两重天。
14家上市的农药公司除威远生化、湖南海利、升华拜克和今年刚上市的长青股份业绩同比增加外,其余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较大的下滑趋势,而且其中4家上市企业前三季度亏损,分别为江山股份(-5805.5万元)、大成股份(-3704.32万元)、华星化工(-1844.21万元)、华阳科技(-1733.27万元)。应该说上市公司集中着国内规模较大、相对优秀的农药企业,上市公司成绩如此不堪,可以想象其他中小农药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啦。尽管四季度多数农药价格有相当幅度的上涨,但由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导致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农药品种的利润不会因为涨价而增加,部分品种甚至无法消化原料价格的涨幅,因此四季度国内主要农药企业效益增加难度较大。
近期国外主要农药跨国公司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却呈现全线飘红的景象,这些公司的销售业绩增长幅度较大,纯利润也有较大的增长,而且亚太地区成为其利润主要增长点。陶氏益农(销售额,同比增加19.1%,下同)、巴斯夫(34%)、拜耳作物科学(16.1%)、先正达(11%)、杜邦先锋(5%)、富美实植物保护(8.3%)。
数据对比清晰看出国内外主要农药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的冰火两重天,而且今年水稻用农药的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专利品种占有,如杀虫剂康宽、福戈、垄歌、稻腾;除草剂千金、稻喜、稻杰、韩秋好等。跨国公司从中获取大量的利润。国内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宗农药产品产能过剩、国内极端气候影响、出口退税和节能减排影响等可能是造成上述巨大反差的主要因素,但是通过多家农药企业或工业园区的了解和情况分析,以下几个因素应该引起关注与思考。
一是国内农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众所周知农药的竞争与未来在于创新,但是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分摊和承担高额的开发费用,因此“十二五”期间,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农药组织结构调整,鼓励优势的农药企业强强联合,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抗衡。
二是高度重视和规范农药生产与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内基础建设的快速拉动,基础化工原料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大量资源用于基础化工产品的扩建。许多省份与地区“十一五”的精细化率与“十五”期间相比较大幅度下降,作为精细化工产品的农药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对地方GDP拉动不大,因此发展环境和受到鼓励程度不容乐观。农药作为影响十三亿人吃饭的产品,相关部门不能仅仅从口头重视发展,而更应在资金、税收、环境等多个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扶持,同时应从政策上规范行业行为。
三是品牌宣传与资源保护,协会、农技推广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加大国产优质农药的品牌的推荐与宣传,生产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控制与新产品的开发,而不是盲目的扩建传统产品。国家相关部门应从战略角度继续加强农药生产所需要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力度,如黄磷和萤石资源,整合资源、减少出口配额、限制破坏性开采,为我国农药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全行业充分意识到未来竞争残酷性,集中优势资源、强化自主开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视品牌宣传,“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农药工业一定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