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世界上最大宗的除草剂类农药,一直占据着世界农药销售榜的首位。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成为了全球第一大草甘膦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时间已经跨入了2011年,CCIN记者却发现,作为世界第一草甘膦大国,中国生产的草甘膦仍然是没有专利、没有出口注册许可、没有品牌的“三无”产品。
从荣到衰的“第一”
到今年,我国保持草甘膦第一大国的地位已经有了5年的时间。回顾这5年,国内草甘膦价格经历了一个轮回。由于草甘膦创始企业美国孟山都公司关闭了一条年产 10万吨的草甘膦生产线,加上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作物大面积种植使全球对草甘膦的需求增加,从2007年开始,国内草甘膦价格一路上涨。当时,国内草甘膦价格从每吨不到3万元起步不断飙升,到2008年,国内草甘膦价格已突破11万元/吨的大关,累计涨幅近400%。而2008年之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上孟山都公司表示要恢复草甘膦生产,减少从中国的进口量,国内草甘膦价格被迫低头,价格从2008年的天价一路跌到了25000元/吨,此后再没有突破。直到现在,国内草甘膦价格等于又回到了5年前。
目前,国内草甘膦企业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产品已连续2年销售不畅,盈利水平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亏损。草甘膦行业开工率也因此极低。自2008年底开始,整个行业常年过半装置处于停车状态。最近,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只有几个大厂还在开工,此前不少停车的小厂仍没有开车,估计目前行业整体开工率仅为30%~40%。
一直打工的“三无”
世界第一草甘膦大国,为什么会混得这样惨?
CCIN记者最近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由于全球草甘膦需求集中在国外,国内生产的草甘膦原药有80%左右用于出口。而中国的草甘膦产品一直是没有专利、没有出口注册许可、没有品牌的“三无”产品,因此只能为国外市场打工,价格也只能看国外市场的脸色。
没有专利。草甘膦是一种高效除草剂,1971年,该产品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出来。在该产品的专利期内,草甘膦让孟山都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到2001 年,孟山都公司对草甘膦的专利到期,也就是说这种产品成为了非专利农药。直到那时,国内的草甘膦产业才开始得到大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CCIN记者,在专利问题上,我国草甘膦企业一开始就没有底气,只能仿制别人的产品。也正是因为专利原因,中国的草甘膦企业大多只是生产草甘膦原药,即处于草甘膦产业链的底端,产品附加值最低的部分。
没有出口注册许可。这是中国草甘膦企业最大的软肋。“产品要出口必须取得当地进口国的登记管理,不登记就不能在当地销售。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登记管理,只是严格不严格的问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律先表示。“由于登记费用太高,比如在美国登记一个农药品种需要几百万美元,中间花费的时间也很长,材料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国内草甘膦企业大多承受不起。”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科程望育对CCIN记者说。于是,中小型企业多选择放弃,安心做农化巨头的“代加工工厂”。
据CCIN记者了解,在没有出口登记证,又要出口的情况下,国内出口企业大多将产品出售给拥有产品登记证的中间代理商,由后者再加工后转手倒卖。这样一来,大部分利润顺理成章地被中间商拿走了。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草甘膦出口均价为5000~5500美元/吨,而美国市场均价为29000美元/吨 (折纯)。两者之间的巨大价差此后虽然有所变化,但却一直延续到现在。
没有品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CCIN记者,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自己的草甘膦品牌。《农药市场信息》特约撰稿人章思平曾作过统计:瑞士先正达公司与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汉姆公司与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阿根廷阿丹诺公司与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与四川乐山福华公司等都签署有长期合作协议,由中国企业替国外企业贴牌生产产品。
在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还向CCIN记者透露了因国内草甘膦没有品牌而遭遇的尴尬。一些跨国企业在从中国进口产业链最低端的草甘膦原药之后,经过二次精深加工,再将附加值更高的草甘膦制剂出口到中国。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农达”(Roundup)品牌就是其中一种。该产品除了在美国销售外,还出口到中国,并取得了相当不俗的销售业绩。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以极低的价格把“自己”出口,再以极高的价格把“自己”进口。
寻求自立的出路
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国内草甘膦企业该采取何种行动呢?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务之急是鼓励、引导草甘膦原药企业走制剂精深加工之路。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对原药深加工,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延伸,草甘膦企业不仅可以实现产品增值,还可以带动自有品牌的建设。比如,将草甘膦原粉加工成4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或30%的铵盐水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据CCIN记者了解,国内一些草甘膦生产企业也在开拓新的盈利点。去年10月份,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制剂产品在公司销售收入中的比重,提高盈利水平,公司决定实施建设4万吨/年农药制剂项目。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即便不能直接取得登记证,也可以通过设立国外子公司等方式来发展海外市场。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研究总监邱伟建议:“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国内农药企业如果希望向农药价值链的高端进军,需要进入下游分销领域。企业可以通过在国外市场设立分公司进行农药登记注册,建立自己的品牌;或者通过合资合作与美国的登记注册公司和销售公司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或者通过取得跨国公司淘汰产品的市场销售权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据CCIN记者了解,意识到这一点的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有所行动。“我们已经在海外许多地方有登记注册,如美国、阿根廷、加纳等国。同时公司还拟出资98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新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公司海外投资及贸易业务。”新安化工一位负责人在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新安化工外,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积极转变走出去的模式,营销模式从原来的依靠外国代理商向自设办事处转变,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目前该公司已经在越南等8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或分支机构。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该公司与国际农化巨头陶氏公司、孟山都公司、住友公司等在各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还与阿根廷阿丹诺公司通过贸易和产权合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还可通过兼并重组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少中小企业处于限产、停产状态,他们迫于生存压力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买家。此时,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及时出手,通过兼并和重组等手段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市场秩序的回归。”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石油和化工商品部主任周纯认为。
据一些媒体报道,因大面积长期使用草甘膦带来的抗药性日趋明显,孟山都公司从2005年就开始研究新的转基因种子。其中,在抗草甘膦基础上加入抗麦草畏性状的大豆和棉花种子目前已经进入田间实验阶段,预计2012年开始全球推广。孟山都公司预计,到2012年,该公司的转基因业务和种子业务将占其总毛利的 85%。不少业内人士因此提醒,国内企业不能把所有投资都压在草甘膦上。新安化工一位负责人就表示,长远看,草甘膦业务在公司占比肯定会有所下降。公司将借此机会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下游产业多元化,从而实现利润多元化。据了解,该公司还在积极推进有机硅与草甘膦的综合利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