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多少是安全的?怎样合理使用这类农药?日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分子毒理学研究组与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深入研究了以敌百虫为代表的有机磷农药的毒理学效应及其使用的环境安全性问题,对这类农药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该项研究为国家相关部门对以敌百虫为代表的有机磷农药在农作物及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的确定,以及制定这类农药的合理使用准则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研人员针对分析测定的技术瓶颈,首先采用改进的德国标准S19方法对被检测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并使用大口径气相色谱技术进行测定,建立了同时测定敌百虫及其降解物敌敌畏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选择气候、土壤类型差异较大的野外栽培作物甘蓝,对敌百虫的降解和转化及其降解产物敌敌畏的进一步降解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环境温度、降雨量、土壤性质等因素对敌百虫及其降解产物敌敌畏转化及降解的影响,并测定了上述两种农药在甘蓝收获季节的残留量,评估了其使用的安全性。
据介绍,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其中敌百虫因用途广泛而长期大量使用,但这类农药由于毒性较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令人担忧。在使用过程中以及用药以后,敌百虫很容易降解为毒性更大的敌敌畏(通常比敌百虫本身的毒性高出10倍)。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国内一直缺乏能同时准确检测敌百虫和敌敌畏两种农药的方法,敌百虫降解为敌敌畏的转化率也不十分明确,尤其是在作物和土壤中的降解情况更是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