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启动仪式近日在新建县西山镇举行。咨询台前,农民争先恐后地获取相关法律和农资识假辨假资料,并向专家详细咨询。省农业厅副厅长万国根说:“我们要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农资监管新高潮,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通过现场咨询、现场展示、媒体宣传、直供直销、赠送农资等多种渠道,提高农民朋友的识假辨假能力,让广大农民朋友使用安全、优质农资。”他说,农资打假关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谁侵害农民利益,执法部门就打谁。
政府角色不可缺监管打假成主力
“市场整顿、质量监测、重点监管、案件处理和服务指导是江西农资打假每年必抓的5项工作,我们对辖区内农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摸清情况,建立监管档案,严格按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进行农资产品审批、审定和登记,加强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管,健全了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日常监管制度。”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邓贤贵对记者说。
景德镇市农业局局长俞永红说,景德镇市组织农业、公安、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已对种子、农药、化肥市场进行了5次大检查,查获假农资40吨。
鄱阳县农业局局长吴义华告诉记者,鄱阳县每年都要举办优良品种展示会,将认定的优良品种进行展示并向全县推荐,保证农民种子质量。
2010年江西各级农业部门共指导帮助大型优质农资经营单位建立了3163个乡镇放心农资经营店、1364个村级放心农资经营店;指导34650个农资经营单
位建立了农资生产、销售台账,做到出货有记录、生产可追溯。
近几年来,江西农业部门着实加大了对农资打假查劣的力度,并建立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也取得了骄人业绩。但为什么假劣农资还像幽灵一样游荡在田间地头,依旧让农民放心不下呢?
农资安全仅靠政府不够唤起农民参与才是根本
邓贤贵局长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农民购买农资产品都比较随意,没有防假、打假意识,这是我们打假工作的难点所在。”
当记者问及南昌县泾口乡小莲村村民陶结才根据什么购买农资时,他回答是:根据经验购买,一般在熟人那里买。
景德镇市鑫凯农资有限公司鹅湖直销点徐建财说:“购买农资时,农民们最关心的是价格,很少注意品牌质量,对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标识也不怎么关注,很多顾客都是根据我们的推荐选择品牌的。”
昌江区农业局局长谭斌告诉记者,农民在使用农资时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由于没有按照农药标签的规定和要求,擅自提高施药浓度;有的未根据病虫情报的关键时机进行施药;有的没有按照品种特性适时播种,引进的农作物品种不适宜在本地区种植等。
“我们农民一般都没念过几年书,读普通的信都吃力,更不要说看专业性很强的说明书了,只能凭经验,再加上一点道听途说来打药、施肥。”浮梁县鹅湖镇桥溪村今年43岁的农民李冬泽对记者说,“没办法,不年轻了,再学知识学不进了,只能凭经验买了药,试着用,凑对了就对了,凑不对就认倒霉。”
由此可以看出,像李冬泽一样,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尝试着用农资在自己赖以生存的、有限的
田地上做试验,这种“吃一堑长一智”式的探求,一旦失败就会影响农民的收成乃至健康,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如何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能看懂说明书和使用方法,这是一个防范假劣农资、保证农资安全的必要环节。
建立打假长效机制保护农民长远利益
假冒伪劣农资屡禁不止,屡打不绝,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万国根说,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农资生产经营不规范,农资市场发展不完善;二是流通环节过多,营销网络不健全;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存在“以罚代管”现象,除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缺少一个防假打假的长效机制。
在一些农村或偏僻地方,农资打假注重的是形式,忽略的是效果。口号喊得响,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或 “做秀”,或“光喊不打”;或是存在“以罚代管”、“以罚代打”的现象,抓住一批制售假劣者,“一罚了之”,获得“打假战果”的数字或一笔罚款便大功告成;或是打假注重春季“突击行动”,而疏于平时的监管和防范,缺少有效的防范网络和制度保证。
农资打假,捉拿“李鬼”贵在动真格,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制度建设入手,对农资产品全面实行准入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平时防范与集中打击相结合,法律、行政、媒体多方面联手互动,形成合力和打击的威力。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防假屏障,坚决避免“以罚代管”、“以罚代打”。
全国种粮标兵、江西鄱阳县乐丰镇东风村村民高彩霞今年种了1.2万亩双季稻,要用上千吨化肥,他的经验是农药、化肥都从经销总代理那里买,一是价格便宜,二是质量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