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厂商两家年终结算时,如有经销商要退货必须打折,折率按进货年份的长短而不同。这时,经销商就会责问:“为什么要打折?”生产厂家似乎很有道理地解释为:“拉来要运费,退回又要运费,拉回厂里又要换包装,检测不合格还要回炉,明年又得拉回,都是钱哪!”总之,生产厂家用经济手段来阻止经销商退货,这无疑是打了经销商的折,给其造成经济损失,而生产厂家得到了补偿。或者说生产厂家的损失转嫁给经销商了,内心深处得到了平衡。但是,生产厂家这样做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用打折的办法虽然暂时阻止了经销商当年的退货数量,但是这个退货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日积月累,肯定会形成一个更庞大的退货数量。
其实,退货打折是生产厂家的一厢情愿罢了。生产厂家在作出退货打折决策之前,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进入21世纪后,农药市场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状态,特别是在农药市场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如美国杜邦、德国拜尔等洋品牌那样强势的本土品牌时,生产厂家之间产出的品种质量差距并不大,很大程度依靠经销商得力销售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就出现了生产厂家找对了经销商在某地市场占有率就高,如果没找对经销商在某地市场占有率就低的根本原因。所以,目前农药市场上的经销商处于强势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生产厂家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如赊账、无条件退货等以吸引经销商的原因。反之,经销商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生产厂家这样的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就是证明。农药市场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期,不管是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随着品牌竞争的步步深入,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真正强势品牌的形成,最终进入垄断阶段,到那时生产厂家才能改变目前这种农药市场处于弱势的地位,当然,这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想要遏制退货现象的发生,“堵”不如“疏”。首先,适销对路。只有能卖掉的品种才没有退货,所以,我们要严格把关,经营的品种要根据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病虫害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其次,“少量多次”。许多退货是过量进货造成的,只要坚持每次发货量少而勤发少发,做到“少量多次”,以不断货为原则,年底经销商库存就可能为零。第三,掌握农时季节气象规律,避免盲目进货而造成库存。第四,掌握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病虫害严重年份更要避免盲目进货,尤其是爆发年份,把握不慎经营风险更大,“来也急,退也快”。经营者这时往往会因一时的利益而失去理性,大量进货,等货发到后,病虫害已结束,造成大量库存。第五,不能搞过度促销。过度促销的结果往往会产生大量库存。我们需把精力、财力花到使用者身上,使产品由农民来推动。第六,及时调整库存结构。经销商要及时反映哪些品种销售不佳,生产厂家及时调整,始终保持经销商库存结构为最佳状态,不会形成大量库存。
以上六条只有厂商两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只有做到这六条才可能不存在库存积压问题,只有零库存才不存在退货一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才是大禹治水“疏”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