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药登记证能否转让?
2011-10-14   来源:中国农药网   

  近日,《农药管理条例》修订第三次征求意见结束。据称,新《条例》的出台已进入倒计时。从农药管理新政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农药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准入门槛的要求都在提升。一个月内,业内人士纷纷献言新《条例》修订,一些大企业和协会人士呼吁新《条例》中加入农药登记证转让的许可条款,业构人士对此看法不一,分歧较大。

  企业认为,在未来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兼并重组过程中必然涉及一些小企业的证件转移问题,而现行法律法规不允许农药登记证转让。

  农药登记证虽属于行政许可,但登记证花费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其中还涉及一些专利技术,是一种带有知识产权性质的行政许可,应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应当是可以转移的,不转移是一种障碍。允许证件自由转移和流通,将大大节省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社会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农药市场淘汰有序退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虽然允许打包转移,但是不能拆分转移,这点在新《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这就不利于企业的兼并重组。

  此外,新《条例》应参考国外的做法,建立农药登记证的交易转让制度,只要受让方采用转让方进行农药登记时相同的工艺路线和生产条件生产该产品,就可以实行转让。为了监控农药登记证转让,须经过农业部的审批,这样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并购后生产要素之间的整合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种子、农业机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

  农药登记是一种行政许可,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相关单位或部门生产经营某一种产品资格上的确认和许可。登记行为既是一种认可,又是一种证明,对社会公众产生一种证明力、推定力和公示力。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农药登记具有很强的属人性,只有登记人才能够从事相应的农药产品生产,如果登记人获得许可后允许其他未取得登记的人从事其取得登记的农药的生产,则由于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差异,农药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国家设置的农药登记制度也将形同虚设。

  虽然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这些是企业取得农药生产批准的前提条件,是农药企业存在的基础,是消费者认同其产品的标志,一旦农药登记证能自由转让和流通,必然会引起农药市场的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因此,企业对农药登记证流转的渴望,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情。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4-14728-1.html

标签:农药 转让 能否

上一篇:农药重点产品峰会11月在南京召开
下一篇:山寨螨危屡禁不止 换个名称利润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