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植物保护站了解到,为促进冬小麦中后期实现稳产增产,本市将推广使用“一喷三防”技术。据测算,通过该技术每亩小麦平均可增收50公斤,全市增加粮食2500万公斤,有望增加产值5000万元以上。
据北京市农业局郑渝总农艺师介绍,为加快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技术在北京市的快速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减轻农民负担,北京市财政今年投入200万补贴资金,不仅在顺义、通州、房山、大兴4个区县的20万亩麦田开展小麦“一喷三防”试点示范工作,还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30万亩麦田也推广“一喷三防”技术,给农民补贴了农药,并将实用防治技术带入了农田。
小麦白粉病和麦穗蚜是小麦中后期的主要病虫害,若不及时防治,将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北京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可能多雨,对白粉病发生危害有利,并且当前北京市种植的大部分冬小麦品种对锈病、白粉病较感,一旦气候适合极有可能造成白粉病流行。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是指将杀虫剂、杀菌剂与叶面肥等科学混配,通过一次施用实现防治小麦蚜虫,防治白粉病、锈病,防干热风和早衰、增加千粒重的目的。
通过近几年在本市各区县的实践证明,“一喷三防”技术节本增效作用明显。据初步测算,这项技术平均每亩能挽回粮食50-60公斤,全市增加粮食2500万公斤,增加产值5000万元以上。该项技术还能节省用工成本10元/亩,全市节本500万元,每亩为农民增收节支120元,全市可增收节支6000万元左右,是小麦防灾、减灾、增产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对确保全市夏粮丰收至关重要。
据悉,今年房山区“一喷三防”示范面积为5万亩,在工作部署和培训班结束后,北京市植保站为该区的10个小麦种植大户发放了 “一喷三防”补贴产品,示范区内其余种植户的补贴产品,也将由区植保站在近日内陆续发放到农民手中。
房山区植保站站长王凤山说:“通过推广‘一喷三防’技术,仅房山区的5万亩示范麦田就能增加粮食产量275万公斤,增加产值550万元以上,增收节支600万元左右。”
“一喷三防”技术具有施用条件限制小,机械作业操作性强等特点,适宜连片推进,是推动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切入点。充分发挥北京市近几年通过控制农药面源污染项目组建的35支植保专业化防治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全市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比例可达到60%以上,防治效果提高10-2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降低化学农药用量400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00吨。
“一喷三防”不仅防住了病虫,增加了产量和收入,还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清洁了田园。“一喷三防”技术将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一项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改变的不仅是农民的收入,也改变着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我们生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