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了解,规划正式发布还需要等工信部对外公布,具体内容应当不会有大的调整。实际上《“十二五”农 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于5月份已经发布,报道的内容与更早之前公布的《农药产业政策》相比也没有超预期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农药板块的集体走强还是令人感到不解。一位分析师也表示,一般情况下半年并不会有农药行情。
股价上涨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长期看,依然离不开基本面。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更应当看清农药行业的未来走势——受产能过剩、管理和技术水平落后、研发投入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农药企业的前景仍难以看好。
那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那些呢?首先,产能过剩的状况很难因为企业数量的减少而改变。国内农药企业多达数千家,即使按照规划所说减少30%,总体产能规模恐怕仍将继续增长。以杀菌剂多菌灵为例,国内大厂商就包含扬农化工、新安股份、蓝丰生化等,企业扩张产能的动力十分强劲。而跨国公司之间 则基本形成了默契,在产品上进行差异化竞争。
为了减轻产能过剩的压力,农药企业必须依赖出口。研究显示,目前我国60%以上的农药原药用于出口,而国际市场被六大农药公司垄断。我国农药企业沦为跨国企业的加工车间,凭借出口退税、低环保成本、低劳动力成本生存。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孙叔宝亦坦言,企业数量的减少并不能让农药企业脱离低毛利率的困境。
其次,农药企业研发投入低,这受制于农药企业的规模,也受制于国内对于新药的保护力度不够。以扬农 化工生产的卫生菊酯为例,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产品本来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可是非法侵权产品的出现严重冲击了公司该产品的市场,后者相比之下还具有成本优 势。从整体上看,中国农药企业生产的主要是国外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品种,这种没有多大进入壁垒的产品不可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企业之间只能是比拼规模和成 本。而国际农药巨头则已经形成了“专利农药-丰厚利润-巨额研发-新专利农药”的滚动式发展模式。
第三,农药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距离近期还难以缩短,后者则已经在加大对中国农要市场侵蚀的力度。近年来,跨国公司不断加快在我国的农药登记步伐,致使进口农药在国内农作物主产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并呈快速提高态势,严重挤压了国内农药企业的生存空间。
困难和问题应当不只是上述这几点。中国农药企业需要重新思考该怎么定位自己,仅靠一个规划恐怕还解决不了问题,在跨国公司已经基本瓜分全球农药市场的情况下,更不要奢望成长出跨国巨头。老路显然行不通,新路在哪里?这需要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