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开展高毒农药大排查活动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高毒农药大排查工作的指导意见》,延安市为加强禁限用农药监管和规范使用,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最佳的治理方案,积极开展高毒农药排查,并对全市600余家农药经营门店进行拉网式排查。
一是加强监管力度,开展拉网排查。按照市包县区、县包乡镇的原则,将主管领导,具体分管责任人落实到每一个农药经营门店,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各县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照省厅最新发布了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对辖区内的农药生产、经营和基地农药使用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进行重点督查。在排查督查过程中,未发现经营、使用禁用农药行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五项制度”较好落实,对新增限用、高毒农药品种进行登记造册,纳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范畴。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禁限用农药残留监测。按照省厅交叉专项抽检安排,配合对安塞、宝塔、甘泉10个生产基地进行了抽样,组织对榆阳、靖边、横山基地产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三是全面加强农药废弃包装物专项治理。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农药废弃包装物危害宣传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动员广大农户对田间地头和公共区域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全面清理,增强了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在专项治理活动中,合作社积极发挥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设置提醒牌、建立统一回收点等方式,促进了农药废弃包装物的无害化处理。
四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选购和使用农药。组织开展了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导和培训宣传,印发了禁限用农药名录和规范用药明白纸,加强了生产技术规程、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执行情况现场检查,规范了农药使用行为。
宜川苹果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初见成效
宜川县地处国家确定的渭北苹果优生区核心地带,苹果面积26万亩,是县域经济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主导产业。2011年以来,宜川县开始启动苹果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园为核心,果业龙头整体管理、基地企业和合作社分部实施的可追溯体系,可追溯范围扩展到5个乡镇8个示范区,覆盖面积达到了19700亩,呈现出由园到区、整体推进的局面。
宜川苹果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运行模式:第一,严格生产过程管理。建立了苹果技术专家库和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果农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要求进行苹果生产;在苹果生长季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禁止有危害的农资在市场流通,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措施,净化产地环境;建立产品查验、准出制度,在苹果的采收、包装、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影响苹果质量安全的物资,每批次产品出售前有查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对苹果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详实记录,健全苹果生产档案。第二,推行产地编码和产品编码。建立苹果编码数据库、苹果生产档案数据库、苹果检测数据库、果农基础信息数据库,按照生产者编码+时间编码+产品种类编码规则,完成基地果农信息编码、产地编码、以实现产品的二维编码。第三,规范追溯标识。按照部优农中心的编码规则将宜川果业开发公司的基本信息和项目实施基地、产品名称、产地编码、生产日期、生产者、产品编码、产品认证情况等信息整合到标识中,打印输出,加贴在苹果包装上,完成苹果质量追溯信息传递。通过宜川苹果质量可追溯平台实现县内的苹果质量可追溯,数据信息上传到国家级数据中心,实现全国范围可追溯。第四,产品包装标识上市。上市的追溯产品进行包装、在部优农中心确定的标签样式基础上,规范统一标识和企业标识。
新农资360获悉,通过苹果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运行,苹果质量不断提高和效益明也逐渐提升,每件可以多卖2元左右,每车多卖近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