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太和县关集镇梁庄村民举报称,梁庄西谷河坝子上种的近百亩小麦,不知打为什么被镇政府派人用除草剂处死。之后记者前往当地进行了调查以及采访。
12月11日上午,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来到梁庄西谷河坝子上发现,河坝子种植的小麦与其他小麦不同,坝子种的小麦都枯萎变黄了。
当地一位姓李的村民向记者解释到,11月5日,关集镇政府张鹏镇长带领40多人,强行将近百亩绿油油麦苗,用农药除草剂处死;也没有给群众青苗补偿。村民多次上访,都没得到解决。
12月11日,记者在关集镇政府没有找到张鹏镇长,便拨通了张镇长手机,张镇长已正在开车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中,当地村民冯某向记者哭诉,2012年2月该镇政府在没有经过冯某及家人允许的情况下,强行砍伐了52棵生长17年的杨树,被政府工作人员拉走一车,一车被掀掉。为此多次到镇里、县里、市里、省里反映此事件,一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当地村民含着泪告诉记者,梁庄村的大坝子、小坝子上的土地,以前群众都交过公粮和调款的。这么好的麦苗竟被镇领导派人用除草剂处死了,太可惜了,政府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群众根本利益,也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种粮的积极性。
粮食生产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据新农资360了解,多年以来,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不断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两减免、三补贴”、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等措施,不仅基于我国耕地资源极度匮乏的国情,而且在于保证粮食的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频频出现的毁麦行为,尤其是完全不顾国家粮食安全,显然与国家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伤害的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一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官员告诉记者,频频发生的毁麦事件,毁掉的是即将成熟的麦子或毁坏麦苗,都毁掉的是农民的辛苦。口口相传的古代故事中就有“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的军令和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这种封建官员都明白的“民以食为天”观念,在今天的一些地方官员心中却显得随意和麻木。
“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前提必须是信息公开,让百姓知道政府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在干什么。既不公开信息,又要将麦苗强行毁掉,群众观念何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今天,只有各级干部多一点重粮意识、少一点长官意识,多一点全面考虑、少一点“崽卖爷田不心痛”的随意决策,真正树立“粮食为重”的观念,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想了解更多农药资讯详情,请登录农药信息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