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中信建设工程公司承包建设,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的乌兹别克斯坦德赫卡拉巴德钾肥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钾肥生产装置,是中亚地区的第一座钾肥厂。该装置采用国际先进的钾石盐粗颗粒浮选工艺技术进行建设,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投产的首套钾肥生产装置,受到乌国总统卡里莫夫的称赞。
乌钾二期工程是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在成功完成乌钾一期项目的基础上与业主、承包商进行的第二次合作。该项目工期28个月,预计2014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乌兹别克斯坦氯化钾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不仅能够满足乌国每年7万吨的钾肥需求,剩余产量还可供应中国和中亚地区。据介绍,由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距离很近,与加拿大相比,从乌兹别克斯坦运进钾肥,将使中国一些地区大大节省钾肥的运输成本。
另据记者了解,受中国钾肥市场需求巨大和钾资源贫乏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找钾矿并建设钾肥项目的步伐。目前在老挝就有4家中国企业从事钾矿资源开发(前期)工作。此外,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完成了在刚果(布)钾矿的勘察工作。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来就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寻找钾矿资源,该公司已经在钾盐资源储量世界第一的加拿大萨省南部探得一个储量达9.03亿吨的特大钾矿。
专家指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对钾肥越来越重视,钾肥行业国内国外的产量都在稳步增长,而“走出去”战略让更多企业放眼全球的钾矿资源。随着一批海外钾资源进入开发日程,相关开发技术成为海外钾肥基地顺利发展的决定因素。企业希望有关单位能对国内成熟的钾肥开发技术、项目设计、生产设备等进行模块化组装,使企业在海外钾盐项目中得以借鉴和应用,建设又好又快地项目。专家预测,未来5年,随着一批海外工厂相继建成投产、扩产,中国钾肥的供应保障能力将比现阶段有较大提升。 (记者 杜晓枫 特约记者 李志强)
“走出去”还要走得好
我国是钾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2010年国土资源部确定钾盐为我国紧缺的8种大宗矿产之一,中国钾盐的储量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36%。在我国氮磷钾三种肥料中,钾肥是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产品。另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内可溶解钾资源是9.3亿吨氯化钾,13亿人口只有9.3亿吨的查明储量,而加拿大一个钾盐区块的储量就达9亿多吨。中国缺少可溶性钾资源,去国外开采一部分资源并在当地设厂,不失为确保国内钾肥安全的好办法。
现在国家确定的钾肥战略是,三分之一国内生产,三分之一进口,三分之一靠“走出去”。《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也指出,鼓励境外钾资源开发,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青海、新疆罗布泊两大钾盐生产基地高产能难以长期维持。我们一方面在寻找其他钾盐资源,建立生产基地;一方面就是通过并购、注资等方式分享国际钾肥资源。
从全球角度来看,钾资源不只是中国缺乏,美国、巴西、印度等农业大国也缺乏,今后对钾资源的争夺将是全球性的。因此,应从战略高度看待钾肥供应问题。现在,中国的企业已经“走出去”寻求突破,可喜可贺;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走出去”的企业走得更好,步伐更稳健,在海外安家落户,做大做强自己的生产基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相关企业有“走出去”的勇气,更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配合,以及配套政策和技术力量的全力支持。尤其是在海外资源量有所保障后,技术后援将决定“走出去”的效果。(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