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湖北省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12年12月底前,淘汰年产10万吨以下硫铁矿及硫磺制酸装置、年产5万吨以下复混肥装置;2013年12月底前,淘汰年产5万吨以下的合成氨装置、年产10万吨以下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装置;2014年12月底前,淘汰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不到年产生量15%的磷铵装置、单套生产能力6万吨以下磷酸装置及没有配套建有规范的磷石膏堆场的磷铵装置。“十二五”期间,湖北省不再核准备案新(改、扩)建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尿素、普钙、碳铵、复混肥等化肥项目。
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方案》实施的情况又怎样呢?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北省一些化肥生产企业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各显神通,忙着转变发展方式,“谋篇布局”,力推化肥产业转型升级。
“这一利好消息,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新型肥料的信心和决心。这不,我们投资1.2亿元在随州市化工园区征地136亩,新建的年产40万吨氨化复合肥、10万吨生物有机肥及10万吨水溶性肥料项目,与省政府的文件精神不谋而合。自8月份建成投产以来,运行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9月19日,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义新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喜悦地说。
谈及《方案》,周义新深有体会地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家要有应对挑战、不断创新的意识,要有‘不转型则死’的危机感。要加快与高校、院所的资源共享,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
周义新告诉记者,他们已与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5亿元在随州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征地250亩,建设年产50万吨的双酶、多肽、生物酶生产基地。届时,湖北茂盛公司各种产能将达到100万吨,成为一流的精细化工、磷化工大型循环经济产业园。
“湖北化肥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外采高价煤发电并享受优惠电价,但生产的大量化肥却销往外省,这不是白白浪费了资源吗?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很有必要,有利于化肥企业在节能减排、净化市场、保护环境、循环利用等方面大有作为,腾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湖北潜江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千波对行业前景充满了期待。
据刘千波介绍,金华润公司作为湖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五大氮肥生产企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将沿着“稳肥、扩化”发展路径,着力开发煤化工与盐化工相结合的系列精细化工产品,拟在潜江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60万吨联碱项目、15万吨液态硝铵及两钠技改项目、4万吨氯代异氰尿酸项目、5万吨低醛环保型脲醛胶项目、5万吨环保型密胺树脂项目。公司还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硫磷铵、100万吨复合肥改扩等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建设上下游一体化、规模化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作为中石化在湖北的唯一大型化肥生产骨干企业,按照中石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煤化工的战略,正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对主导产品尿素停产或少生产,逐步退出化肥市场。湖北化肥另辟蹊径,谋求转型升级,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已于8月30日开工,将于2013年6月30日建成投产。该项目的建设,标志着该公司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于国家能源替代、中国石化煤化工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全可以继续保持全国精细磷化工行业领军地位,但兴发把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作为一家以磷化工为主业的工业企业,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过去的磷化工优势正逐步变为企业发展的短板。”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深思熟虑地说,“兴发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多元化路径,寻找新的增长点。”
李国璋告诉记者,2010年兴发集团正式吹响了进军旅游业的集结号,先后成立了湖北昭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神农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作为资源整合平台,全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兴发集团继水电、化工、矿山之后的第四个支柱产业。未来几年兴发集团将在旅游产业新增投资2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兴发旅游产业竞争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