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潮一次次到来,我国多省市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气荒这个老大难问题再次困扰这个寒冷的冬天,多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陷入了停产。那么这段时间天然气制化肥企业都在忙什么——
“目前,咱们企业的冬季设备大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各检修项目要做好扫尾工作,严格验收工程质量……”1月15日,在河南煤化集团中原大化公司天然气装置冬季设备大修工作协调会上,化肥事业部总经理蔡教民正在讲话。
伴随着中原大化如火如荼的冬季设备大修工作的还有如期而至的天然气短缺,如果说选择在冬季检修对人员及设备都充满挑战,不如说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的冬季检修工作是中原大化公司为应对天然气短缺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之一。
气荒现象再度来临
自2012年12月16日24点开始停止天然气供应起,中原大化的化肥生产线全线停产已经一个多月了,被波及的还有下游3套三胺生产装置。
然而停产的化肥企业不止中原大化。
2012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保障当前天然气稳定供应的紧急通知》,明确指出入冬后,我国出现较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部分地区进入用气高峰期,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大幅攀升,太原、石家庄、济南、武汉等地先后出现供气紧张。
河北省沧州大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冬天由于天气特别寒冷导致北京居民取暖用气量大幅上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工业用气要让位于居民用气,因此旗下化肥公司的尿素生产线一个多月前就停产了,现在公司仅保留设备防冻保温所用天然气用量。
对于什么时候能恢复供气,这位负责人显得很无奈,说:“现在没有准信,我们心里也没有底,要看原料气供应方中国石油的安排,但预计最早也要等过完春节了。当然我们也正在积极跟地方政府、中国化工、中国石油协调中。”
有数据显示,2012年10月到12月,我国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企业开工率分别为74.5%、67.0%和50.2%。其中,云天化从11月下旬开始停产,泸天化从12月10日左右开始停产,川化从12月30日开始停产,赤天化目前也只有少量生产线在低负荷运行。
作为陕西省唯一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未能幸免于天然气短缺带来的影响。
“我们每天用气量约60万立方米。今年元旦刚过,供气量减到40万立方米。因为限气,合成氨、硝铵生产装置被迫停车检修11天。”该公司副总经理赵波告诉记者,兴化现有两套合成氨及4套硝铵生产装置,总产能分别达到25万吨、80万吨。由于气量有限无法组织满负荷生产,兴化集团主动减产、单套开车,生产系统分别组织轮流检修。共影响合成氨产量5000吨以上、硝铵超过1万吨,产品成本大幅提高。
我国天然气主要供应商之一中石化方面对这种现象也予以了证实:目前,公司日均商品气供气量超过4300万立方米,从2012年冬天到2013年春天共计安排销售天然气68.6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1.8亿立方米,增长20.75%。按照“限工业、保民用”的原则,它将首先压减集团内部企业和可调峰用户用气量,再压减外部工业用户用气量,全力保障城镇居民用气。
随着气头尿素企业停产的同时,各地的尿素市场价格却在持续上涨。数据显示,目前山东、河北、河南地区尿素企业出厂报价在2120~2170元/吨左右,苏皖地区尿素企业主流出厂报价2170~2200元/吨左右。而2012年11月,全国尿素平均价格为1900元/吨。
企业应急各有巧招
对于近几年冬天如期而至的天然气短缺,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很多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这是中原大化连续四年由于天然气短缺对装置进行停车检修了。“这几年,每年我们会提前制定全年检修任务和应对天然气短缺的应急预案。前者要提前收集整理数据,尽量将整年的维修、技改等任务梳理出来,使其能在停气的这段时间内能全部完成,后者则是防止突然停气带来的安全问题,比如制定调整系统,尽可能减少低负荷运行时间等措施。”中原大化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中原大化还通过进销存核算成本提前购储液氨,及时引乙烯氢气和煤化工弛放气,减辅锅负荷,提高锅炉负荷等措施,来减少低负荷运行时间,缩短计划停车天数。
“尽管带来不少损失,但通过检修、技改消除了装置中各类安全隐患,优化了系统各项工艺指标,提高了装置节能环保标准,为装置开车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每年的春耕备肥开足马力。”中原大化负责人说。
据了解,按照检修计划,中原大化天然气装置已于本月20日基本结束冬季设备大修工作,具备开车条件。但截至目前,中原大化公司仍在积极与中石化、中石油协调天然气的供应时间,初步定为1月底或者2月初。
沧州大化利用这段时间加大了人员培训力度。上述相关负责人认为,停产检修期间对于员工学习和培训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员工可以通过打开的设备更直观的学习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它的工作原理,从而达到快速提升的目的。
另外,据了解,沧州大化的损失可以从中石油方面获得一定的弥补。根据沧州大化和中石油签订的供气协议,如果“断气”,中石油将给予沧州大化一定的补贴。但补贴并不能弥补损失,最多只能覆盖损失金额的50%,加上人工成本,补贴对损失的覆盖更低。
此外,据记者了解,有少数化肥企业则将一部分装置的能源供给方式进行了气改电,现在已试车合格。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将加大企业成本,得不偿失,除非有自建电厂,而且电厂能耗太大,不利于节能减排。
长远布局减少影响
尽管年年都在应对天然气短缺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多企业还是显示出了对下一年的天然气供应更加担心。他们向记者表示,以前天然气都是工业用气,现在随着民用量的增加,缺气在所难免,况且现在民用最大的用量在采暖这块。受到今年雾霾天气的影响,环保压力进一步增加,估计今后要停掉很多锅炉燃煤用气,改用天然气供暖,所以下一年的天然气缺口或许会更大,气荒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更早。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实际上,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数据显示,我国从2006年开始进口天然气,当年进口量公0.9亿立方米,但2010年进口量就已增至17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15.8%。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35%,天然气供气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出于对未来气荒现象进一步加剧的担忧,不少企业也在作长远之计。
陕西兴化集团总经理陈团柱就指出,工业企业只有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减少气头产品比重。更应该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化工产品,延伸产品产业链,做精细石油化工产品才不会被天然气所困。
贵州赤天化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摆脱企业对天然气的过分依赖,赤天化集团早早就开始产业布局,走产品多元化路线。该公司斥资18亿元,建成年产25万吨竹浆生产线,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生产高级纸张、纤维、装饰材料等企业所需的原料,为企业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探索原料多元化,也是化肥企业尝试的自救的办法之一。据了解,作为气头尿素生产重点区域,目前西南地区的部分化肥企业已经开始走出西南地区,到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开建尿素工厂,以寻求其尿素生产原料的多元化。
泸天化集团也正斥巨资打造大型煤气化基地,建成后,不仅能解决泸天化集团本身原料供应问题,还可大大减少天然气用量。
但赤天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企业开展的临时应急之策,还是制定的长远战略,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气短缺带来的影响,如果不改革现行天然气价格体制,建立一个长效的可持续的价格和能源供应体系,气荒仍年年都会来临。
这位负责人认为,在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的情况下,改革当前的天然气价格管制体系,打破垄断,推动市场的充分竞争,去勘探开采更多的油气田,同时,改革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现象,大力进口一些国外天然气,是缓解我国天然气紧张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