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从晋开集团获悉,1~8月份,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利润2.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2.05亿元,在河南省氮肥企业中盈利能力排名第一;在晋煤集团旗下18家企业集团、50多个厂中,排名从公司成立之初的最末位跃升至第二位。
晋开集团成立于2004年5月28日。其前身是开封化肥厂,投产于196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最早中型氮肥厂之一,国内外名声赫赫。到了2000年,由于管理混乱、资金链紧绷,开化开始走下坡路。同时由于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情况上下欺瞒,掏空了内部集资,最终导致2002年闻名全国的“开化风波”。自此,混乱局面更一发不可收拾,职工放长假,工资没着落。到2002年6月复工的时候,工人头一个月人均工资才150元。职工聚众上访,冲击铁路等问题频发,开化成为河南省最头疼的企业,是开封市随时可能引爆的“炸药包”。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是怎么和开化牵上了线?这个有钱的煤炭大佬又是怎么看上了开化这个烂摊子的呢?
2003年底,晋煤集团提出煤化并举、延伸产业链、向下游拓展的战略思路,决定以集团本部为核心,对500千米范围内的化肥厂进行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现任河南晋开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的樊进军,当时正好负责考察包括开化在内的4家企业。樊进军回忆说:“晋煤集团共考察了11个厂,开化的情况是最不乐观的。其他企业都正常开车,开化当时只开了一套机组,还运转不良。但我认为并购开化仍具有六大优势。”
时任晋煤集团企管处处长的樊进军认为,并购开化首先符合低成本扩张的优势,正是由于开化的惨淡现状,使谈判的空间很大;第二是产业优势,老开化有硝酸磷肥、硝铵、液氨等产品,产业链好,品牌叫得响;第三有铁路专用线,离晋煤集团距离近;第四有一支相对成熟的职工队伍,对于一个煤炭企业要建设化工项目,没有人才万万不行;第五是地处中原的区位优势,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化肥用量占全国1/10,这样的市场优势得天独厚;第六是河南发展工业的决心、开封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强市战略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税收的优惠等,这些都是极为诱人的条件。
樊进军的“并购开化六大优势”论,在晋煤集团上上下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得到了一致认可,第一批重组并购的对象最终选定了开化。自此这家老牌煤炭企业让开化这个濒危的化肥企业生命出现转机。
2004年5月28日,开封晋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新公司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职工生活贫困,没有稳定收入。第二个问题是干群关系异常紧张。第三个问题是设备落后。当时开化的设备是氮肥行业同等规模最落后的,多数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四是员工思想观念落后。从分配体制上说,科长月工资只比员工多10元,主任、技术人员、厂长在待遇上差别很小,留不住高端人才。此外,严重的裙带观念,造成打砸抢事件时常发生。
面对一团乱麻,怎么理出个头绪?许多人都在观望,看外地的煤炭企业如何“强龙压住地头蛇”。问题越复杂,越要抓主要矛盾,樊进军用哲学的理念管理企业,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慷慨激昂地宣布:“我们要确定一个指导思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宗旨,用发展引领大家,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晋开才能有出路,所有职工才有出路!”
并购的第一个月,晋开集团就把一线职工的月工资提到650元,车间主任达到2000~3000元,为的是先留住人才。许多从老开化过渡到晋开集团的工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说:“大家有了希望,有了目标,干劲逐步大了,心被一点点拢起来,开始爱企业,开始安心踏实地干本职工作。”
7年来,晋开集团始终坚持不懈地履行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这一宗旨。7年后的今天,晋开集团终于脱胎换骨。公司产能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总氨产能由成立之初的12万吨/年增长到目前的130万吨/年,生产规模居河南化肥行业第一。2010年晋开集团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成为开封市第一个年产值超30亿元的工业企业。截至今年8月底,公司总资产82.56亿元,较成立之初增长近36倍。
跻身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集团之列,晋开集团登高望远,进而提出了“十年百亿,百年晋开,河南第一,中部最强”的新目标。目前,晋开集团100万吨总氨项目工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到“十二五”末,公司总氨产能将达260万~300万吨/年,年营业额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