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海状元"中国好种植栏目的记者走出了山东省,来到了辽宁海城,踏上了广阔的黑土地,钻进了当地的茄子大棚,看看东北土地上长出的茄子是个啥样子。
记者来到的这个大棚主人名叫杨松,媳妇名叫齐宁。夫妻俩家住辽宁省海城市温香镇,共同打理着一个茄子大棚,大棚长200米,棚宽6.8米,占地两亩,两口子说,他们村儿以及附近乡镇所种植的大棚,普遍长度长、宽度窄,这与当地气候寒冷有关系,这种大棚更有利于冬天提升温度,便于农户管理。他们当地种植茄子,采收期比较长,一般为8个月,一年一茬,茄子株高足有两米二。不仅长得高,品质也不低,行情一直挺好的,现在市场上都是两块二一斤。而杨松家的茄子能卖两块三,因为茄条好,一般情况下都贵一毛钱。茄条又直又大,秧子特别壮,叶片平厚,颜色油绿,手感好,皮毛亮,很均匀,吃着口感挺甜的。茄子还有十多天才能采摘,那到时候就成了"巨型"茄子了,而且表面发着白色的亮光!真可谓是俊男、美女、靓茄子!
夫妻俩告诉我们,种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没事儿欣赏欣赏喜人的大茄子,同时再把自己打扮的漂亮点,谁说种地就不能穿得洋气了?两口子还说,在种茄子方面,他们的思想是比较先进的,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用肥方面就是一个体现。因为用肥用的好,施用的是海状元。最早是去年十一月初开始用海状元做追肥的。底肥当时没用是因为那时候没发现这个肥料,那时候没认识到。浇过三四回就见到效果了,以前秧子太差了,叶片非常薄,都打卷,用了三四回,长势有所改观。从定植到拔秧得用十多次,连续用,一亩地用海状元二十公斤。
夫妻俩对于用肥始终坚持一个真理:眼见为实。能结出好的作物才是硬道理。刚开始使用一种肥料,先是做试验,有了效果再大范围使用,这点值得提倡。夫妻俩还信一个理儿:要种出好的作物,就得先把地养好。黑土地上种出好茄子,就得先把黑土地"伺候好"。因为作物长得好跟土壤有着直接关系,土壤要是板结是长不出好作物的。两口子说,心爱的茄子大棚就曾因为土壤出了问题而吃了亏。因为这个地方是个低洼地,夏天下雨后,会有一扎水,容易涝,土壤非常板结。去年土壤里外都是土坷垃,拍都拍不碎。地理位置是造成土壤板结的一个原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施肥的问题。以前不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光使用化肥,秧子长得不好,土也板结。以前化肥用量太大,去年三月份的时候,发现百分之八十土壤都是绿色的。土壤出现了板结酸化的问题,从而造成地上部分生长不良,结不出好作物,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找到了土壤出问题的原因,夫妻俩改变了施肥习惯,加大了有机肥的使用,配合适量化肥,土壤情况得到了改善。现在土壤情况非常好,一抓极其疏松,透气性很好,变成了活跃的土壤。合理的用肥、细心的管理,作物有产量、品质好,种地才更有意义。据当地农资经销商介绍,辽宁海城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了大棚,也可以说是中国冬暖大棚的起源地之一。
随着大棚的发展变化,温香大棚种植户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温香,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茄子,茄子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主要经济收入还是靠大棚,一家的经济收入中大田仅有三五千块钱。农民富了,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种地一年十多万元,很平常。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市里买了房子。靠种大棚发家致富了,每家至少一台以上农用车或小汽车。齐宁说,现在经济效益好,一年挣十多万元。种上大棚以后,房子也装修了,市里的房子也买了,小车也开上了,生活多好啊!
对于像杨松、齐宁两口子这样的新一代种棚人来说,种大棚是一种传承,他们喜欢这一行。他们以前开过幼儿园,后来还是弄大棚了。因为照顾茄子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不精心管理不好使,管理上不去也挣不了钱。他们也没有去城里打工的想法,种大棚就像自己当老板一样,踏踏实实种好了也是本事,而且还得继续传承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