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专家建议将粮食安全战略提升为食物安全战略
2014-02-13   来源:   

摘要:作为农业研究者,朱信凯对近期一系列的农业新政高度关注。不过,朱信凯认为,中国需要建立“食物安全”国家保障体系,来整合上述几项食物安全问题。他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的粮食安全体系亟须改革升级。

  119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文件之首。

  此前的20131223-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把“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上升到对其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套用了一句流行语,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连续两次高规格会议,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农业研究者,朱信凯对近期一系列的农业新政高度关注。不过,朱信凯认为,中国需要建立“食物安全”国家保障体系,来整合上述几项食物安全问题。他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的粮食安全体系亟须改革升级。

  新京报记者 林其玲 杨万国

  ■ 对话人物

  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粮食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他同时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贸易政策国家顾问,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粮食安全不等于食物安全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粮食概念和粮食安全的范畴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新京报: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重申了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粮食安全问题被放在突出位置。你怎么看?

  朱信凯:农业政策重在落实。

  新京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很严重吗?为何被提到如此瞩目的位置?

  朱信凯:粮食安全的核心应该是指口粮安全。发改委发布的2012年中国粮食自给率为97.7%。政府要求保证95%以上的自给率。实际上,救命的口粮安全是相对容易保障的。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粮食概念和粮食安全的范畴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食品的营养和卫生保障以及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食物偏好。

  因此,中国当前需要强调逐步以食物安全取代粮食安全。完善相应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新京报:食物不是由粮食制造的吗?粮食安全了食物不就自然安全了?

  朱信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粮食、食品与食物各有其独特含义,不能通用。

  粮食是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或原料。而食物是指各种供生物摄入的成品或原料。比如,动物饲料就不是食品,却是食物,饲料不安全,加工出来的食品也难以让人放心。

  只有强调食物安全,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单纯强调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治标不治本,食物安全才是实现整个生态链安全的根本所在。

  袁隆平院士也认同我的观点,未来中国要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建立食物安全体系。

  “吃饭”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

  “吃饭问题是指包含粮食在内的全部可食用营养物质的供求平衡问题,不应被简化为粮食安全问题。”

  新京报:我们现在每天吃的粮食越来越少,但是食物越来越复杂多样。

  朱信凯:过去,我国居民食物体系的首要构成部分和营养来源是粮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78年我国居民每日摄入的2079大卡热量中有1721大卡由粮食供应。

  主抓粮食生产的政策,适于在农产品短缺年代解决吃饭问题。如今,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由过去的以植物纤维消费为主,发展为高级植物纤维和动物蛋白与脂肪兼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最新估计,2009年,大米、小麦及玉米三种主要粮食提供的蛋白质和热量仅占我国居民每日从所有食物中摄取的37%47%

来源:新京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4-129546-1.html

标签:化肥 政策 战略 安全 食物 提升 粮食 专家建议

上一篇:农耕不能穷地力
下一篇: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国务院:重点扶持大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