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单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在几年里,由试点到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这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史上尚属首次。“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补多少”,配方肥项目正悄然改变着我国的种植业。日前,农业部发布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助推配方肥大规模生产和大面积推广。
取土化验 摸清耕地“家底”
针对肥料价格高位运行、部分地区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偏低等现象,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到今年,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项目县(场)达到2498个。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850多万吨,同时,减少氮、磷流失6%至30%。
取土化验是配方肥的第一环节,这基本摸清了我国耕地土壤的“家底”。据统计,各地累计采集土壤样品1798万个,取得各类化验分析数据12441万个,并利用测土数据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初步摸清了2498个项目县(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发现了土壤酸化、耕层变浅、磷素养分富集和耕地养分失衡等重大共性问题。这是继1979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之后,首次对全国耕地土壤进行“全面体检”,为因土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说,依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本掌握了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历史上第二次修正建立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通过项目实施,为防止氮肥、磷肥产能盲目扩张及合理配置钾肥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肥料产业优化调整,配方肥施用比例逐步上升,氮肥用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据抽样调查,在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有70%左右农户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2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各级农业部门与1200家肥料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扩大配方肥生产供应,推广应用配方肥面积5.6亿亩。
科学配方 促进规模化生产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主要涉及取土化验试验、研究提出配方和推广配方肥到田三个环节。目前,前两个环节进展顺利,摸清了“家底”,初步构建了科学施肥的技术体系。相对而言,后一个环节是个短腿,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把科学的配方转化为农民使用的配方肥难度还很大,潜力也很大。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新平说,区域大配方的制定正是针对这个短腿的良药。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的制定,首先根据区域生产布局、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确定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的施肥分区。依据区域内土壤养分供应特征、作物需求规律和肥效反应,设计不同区域专用肥配方,并充分考虑了肥料工业化生产的实施参数。据统计,区域大配方对我国玉米、小麦、水稻种植面积的覆盖率将分别达到96%、99.3%和98.6%。
把专家的纸上配方变成农田里的配方肥,还需要肥料企业的积极参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壤肥料处处长李荣说,区域大配方的制定,统筹兼顾了配方的科学性和企业生产的可行性,为配方肥区域化需求和规模化生产找到结合点。
肥料龙头企业山东金正大公司是农业部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的试点企业之一。“此法满足了大中型企业规模化生产,利于建立大区销售网络,公司配方肥产销量逐年增加。”该公司副总裁罗文胜说,区域大配方将主要粮食作物全生育周期所需要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氮肥作为基肥,其余的氮肥作为追肥。根据基肥中氮、磷、钾的配比提出适宜浓度的配方,并配套相应的施肥建议,与传统施肥相比,不仅有配方,而且明确了施肥建议。
因地调整 满足个性化施肥
据介绍,农业部门目前主要采取3种模式推广配方肥。一是“中成药”式的推广模式。由农业部门确定适合本区域的肥料配方并开展指导服务,肥料企业负责配方肥生产,经销网点负责配方肥销售。二是“中草药代煎”式的推广模式。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供应服务网点,引导肥料经销网点装备智能化配肥设备,为农民提供现配现混服务。三是“私人医生”式的施肥整体解决方案推广模式。针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需要,以农化服务组织为载体,提供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供肥、统一施用方案。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说,大配方就是为“中成药”式的配方肥推广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条件客观上要求我们走“大配方、小调整”为主的技术路线。大配方复合肥主要针对大的生态区或作物种植带,由大中型企业组织生产和供应。同时,广大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针对县域范围,依据测土结果设计小区域配方。
农业部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大田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区域配方和施肥建议。在区域大配方基础上,通过因地制宜地确定配方肥的最佳养分形态、添加中微量元素、土壤调理剂等,以扩展配方肥的功能,提高肥料产品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