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肥涨价的消息不断传出,有专家分析,短期内化肥价格受到需求和成本的支撑再次回落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市场将维持稳中小幅上涨走势。化肥的涨价,对农民来说就是成本的增加,但粮食和果蔬的价格却不见上涨。未来农业,提高化肥使用率才是节约成本的关键。
下面就看看有哪些化肥使用误区,可以帮我们省钱。
偏施
通俗的说就跟小孩挑食、学生偏科是一个道理。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误认为化肥就是氮肥、磷肥,只要大量施用氮肥、磷肥就能增产。这就相当于小孩爱吃肉就只给他吃肉,学生明明语数外门门都是优,却还在补课,而无视只考六十分的政史地、物理化。土壤缺什么元素就施含什么元素的肥料。缺氮元素,就应补充氮肥。缺钾,就应补充钾肥,不能以磷肥代替钾肥,也不能因为多施氮肥就少施磷肥。总之,当土壤缺乏某些元素时,就应该增施含相应元素的肥料。同时还得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不能以大量元素肥料代替中量或微量元素肥料,不要因为微量元素需求少就以为可以忽略。
盲目施用
化肥在作物增产方面效果非常明显,所以使很多人误解为不论施用什么化肥都一定能增产。盲目施肥表现在施肥量上。在生产中,常有很多人不注意研究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一味盲目地大量施肥,从而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盲目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认为只要是肥料就行,是化肥就能增产,这是使用化肥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元素不同,因而施用的化肥也应该有针对性,不能什么作物都用同一种化肥。例如,针对烟草重茬病虫害严重的情况,选用烟草专用肥;根据油菜的全生育期养分吸收特点施用油菜专用肥等等。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避免盲目,选取有针对性的专用肥。
化肥撒在地表
有些人认为只有碳酸氢铵味大有挥发性,追肥时需要刨坑深埋,尿素等其它化肥味小不易挥发,追肥时撒在地表即可,其实这是错误的。地表浅施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容易损伤农作物。各种化肥都具有挥发性,如果撒在地表受风吹日晒雨淋后,就会加快挥发而失效。所以,无论使用何种化肥,都应刨坑深埋为妥。
施肥距离太近
我们常常误以为,施肥距离作物越近吸收越快,效果越好,事实却并非如此。就拿玉米来说,因为玉米吸肥并不是主根,而是在主侧根尖端的根毛区。如果靠近玉米棵刨坑追肥,有可能把主侧根切断,出现伤口,化肥就会对伤口造成伤害。不仅不能吸收,而且玉米叶还会枯黄。作物都具有向肥性,作为种肥一般是预先将所施的化肥埋施在种子下部或侧下部,肥料与种子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3~5厘米,以避免烧伤种子。施肥深度5~6厘米最好了。施追肥时植株根系已初步发育形成,如采用机械追肥,应尽量减少伤根,施肥深度不易太大,与作物保持适当的距离,既有利吸收,又不会对作物造成伤害。
那么,化肥该如何施用?
底肥
底肥是施肥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从种类上看,有机肥最适宜作底肥施用,此外氮、磷、钾和微肥也皆适合作底肥。要确定底肥施用数量尤其是化肥施用量,必须考虑土壤肥力高低。
各种肥料作底肥的具体用量可参照当地多年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及目标产量等综合因素确定,一般高肥力土壤上用氮肥总用量的30%左右底施,中、低肥力土壤则用50%至70%的氮肥作为底肥,而磷、钾肥及微肥尽可能一次全部底施。
从肥料品种上看,氮肥中的碳铵,磷肥中的普钙、二铵、钙镁磷肥、三料,钾肥中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微肥中的锌肥、锰肥等,都适宜作底肥。
从深度方面讲,一般底肥应施到整个耕层之内,即15至20厘米的深度。对于有机肥、氮肥、钾肥、微肥,可以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做到肥料与全耕层土壤均匀混合,以利于作物不同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作用。磷肥由于移动性差且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而失去有效性,故在底施时应分上下两层施用,即下层施至15至20厘米的深度,上层施至5厘米左右的深度。上层主要满足作物苗期对磷的需求,下层供应作物生长中、后期的磷素营养。
种肥
种肥一般是预先埋施在种子下部或侧下部,肥料与种子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烧伤种子。这个距离一般在种子下3~5cm,如大于5cm并适当镇压,效果更好。施种肥还应考虑作物生长根系达到的扇形区域,一般情况下,种子本身养分耗尽时,小麦可生根5~8cm,扇形角60度左右;玉米生根5~7cm,扇形角在90度左右。
追肥
追肥时植株根系已初步发育,如采用机械追肥,应尽量减少伤根,施肥深度不宜太大,距植株的水平距离(侧距)也应适当。一般情况下,行间追肥,小麦等窄行作物的深度以6~8cm为好,玉米、棉花等宽行作物的深度以8~12cm为好,侧距10~15cm。(中国化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