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症状:叶片受害,初在叶正面产生水浸状、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转为黄色或黄褐色受叶脉限制而成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背面产生白色霜霉。这是典型的大白菜霜霉病。此病在包心期后,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情加剧,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干枯、皱卷,从外叶向内层发展,层层干枯,最后仅存中心包球。
病害循环: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附在种子表面或以病残体混在种子中越冬,次年侵染春菜,产生大量的卵孢子,只要条件适宜,卵孢子经1-2个月的短期休眠即可萌发,侵染当年秋季的大白菜。
传播途径:在田间,大白菜霜霉病主要由气流和雨水传播,在一个生季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是病害扩展蔓延。通常霜霉病发生有三个阶段:1)始发期。从出苗至5片真叶前,田间出现少数病苗,以此形成发中心,向四周蔓延。2)普发期。始发期后10余天,约在幼苗9-10片真叶期,病株迅速上升,普遍发生,但病情不重。3)流行期。普发期后,病情迅速加重,随即进入流行期。
发病条件: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与其气候条件、栽培条件有关。孢子萌发8~12度,侵入适宜温度16度。气候条件主要以温、湿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温度决定病害出现的早晚和发展速度,雨量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孢子囊的长生与萌发喜较低的温度,气温低于18度,昼暖夜凉,温差较大和多雨高湿或雾重的条件,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田间小气候的影响也很大,田间郁密高湿,夜间经常结露,即使无雨,病情也会发展。
药剂防治:在田间发生中心病株以后,及时用药防治:选用66.8%丙森·缬霉威600倍;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倍;60%丙森·霜脲氰6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800倍;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视病情间隔7~10d用一次,连续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