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磷肥出口窗口期,但状况并不乐观。下月起,尿素也将进入淡季出口期,从目前预判看,出口形势并不看好。在化肥出口政策上,我们是否应有新的思路?作为行业本身,我们又该如何调整出口战略?
化肥国际市场正面临新的形势,目前的出口政策在调控目标、尺度和方式上应该有所调整。目前淡旺季窗口期的设置,令中国出口企业很被动,这是造成企业利益受损的重要原因。
首先,我们要确立新型的化肥出口观。中国今天既是化肥出口大国,也是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口农产品就是进口资源能源,这是一种双向的养分流动。从这个角度而言,出口政策应该有新的安排和激励措施。我们可以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从事农业生产,并由此带动化肥出口,以化肥换回粮食,从而实现养分的双向流动。
其次,出口适当松绑,比如取消窗口期限制等。目前,国际化肥产能释放很快,中国肥料国际竞争力开始减弱。化肥产业具有双重属性,我们既要看到它的支农特性,又要看到它本身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给化肥出口更大的空间,让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和一定的时间去完成产业升级和行业转型。
化肥行业有两个特殊性:一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化肥行业的服务重心不可能在国外,尤其是中国至今仍面临较大的粮食安全压力;二是化肥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型产品,能源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放纵出口,势必影响到化肥行业和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
解决之道就是要创新思路,寻找更好的肥料产品和更科学的出口渠道。
一是要走以质量代替数量的出口道路。目前,中国化肥企业出口的基本都是同质化的传统肥料,出口利润大幅萎缩。国外大型企业的优质肥料还在稳步占领国内高端产品市场,比如水溶肥、微量元素肥、经济作物专用肥等。中国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创新能力,将精力转移到提高产品附加值上,要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换取最大的出口效益,这才是中国化肥企业出口转型的主攻方向。
二是要拓宽出口渠道。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出口企业要研究目标市场的农业需求和施肥偏好,有针对性地推出出口品种,避开同质化竞争,占领区域市场;二是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出口策略,合理扩大出口量。目前的问题在于,国内多数中型规模以上的企业对出口重视不够,表现出畏难心理或不够自信。化肥国际市场不能放弃,化肥企业要未雨绸缪,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以便更好发展。
肥料出口不乐观 如何调整出口战略?
2013-06-20 来源:中国化肥网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2-8976-1.html
上一篇:巴西批准雅苒收购邦吉化肥业务
下一篇:聚焦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