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老板批评了,说小编不务正业,农地圈明明是一家涉农电商服务企业,非去谈些跟农业关系不大的事,明明是服务农业合作社,却偏偏去聊开发商,明明是做的第一产业服务,却非要操资本市场的心。而涉农服务主业的几个模块,土地流转,农业贷款,农资电商和农产品销售进展比上个月出现了下滑。唉,人有时候就是这么贱,地命海心说的很好,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
响应老板号召,今天聊聊农业本事的事,给互联网+农业泼泼冷水。
今年315出现了播放延迟,大概延迟了50分钟,有小道消息说,是工商总局计划扒一扒京东电商的问题,怎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总理当天为电商“站台”,害的总局紧急撤换材料,因此出现了延迟。不管传言是真是假,但总理为互联网站台确实众所周知的事。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信息传递高效是互联网的本质,所有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都是基于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通过扩大信息传递的参与者,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同时把信息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传输乃至多向互传,如微博,目前有不少大V的影响,已经不亚于一家主流媒体了。纸质媒体的报纸,出来已经由新闻变成旧闻了。通过缩短供需信息链条,出现了电商,淘宝,京东莫不如此。想想古代一场战事消息传递,要依靠骑马和驿站来解决,就知道当今生活之高效。乾隆爷下一趟江南就三个月,你说他活了88岁,按效率也就相当于现在十几岁吧。
互联网+农业的机会!
按这个逻辑来分析互联网+农业的机会,理论上也是很大的。从极度分散变为极度集中,从极度低效变为十分高效,三农这个以前尚未被互联网“侵入”的纯洁之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及中央对农村改革的推进,离开成为了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领域。以至于有人喊出“农业将会取代互联网,成为将来最赚钱的行业”,该文也曾被广泛转发,小编也只能呵呵了(去忽悠别人吧)。
事实真的如此吗?任何一件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同样一件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就是不同的预期。首选,农业是个低产值的行业,这是全世界的铁律,大部分国家都是对农业实行高补贴的国家。其次,及时从分散到集中,期望总产值大幅提高,也不是理智的预期。再次,农地大规模高度集中的前提,就是对劳动力需求的的大幅减少,闲置下来的农村劳动力怎么办?显然不可能去从事第二产业(已全面过剩),只能去从事第三产业,但闲置下来的农村劳动力与三产的服务员的需求,存在巨大差距(理念,习惯,技能,知识),这显然不是短时间能能够解决的。
互联网+农业,目前处在市场教育期,模式建立尚需时日。
互联网+农业,媒体上倒是很热闹,今天这个企业说发现了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明天那个企业说要做互联网+农业O2O,自己折腾的很是热闹。这也很容易理解,李老二支持,下面自然积极响应,涉农企业满心欢喜也是正常的。但凡事总有个度,牛13吹过头了,就会出问题。比如前段时间“**田”,自己夜行吹口哨壮胆也就罢了,非要在大众场合装,结果过了头。
互联网+农业难在何处?
一句话概括就是线上不易线下难,线上流量模式绕不过去(B2B一定程度上对流量依赖稍小),线下整合成本高,黏度低。滴滴快滴可以靠砸钱缩短市场培育时间,关键这钱他们砸的起。但农村砸钱,谁也砸不起,十亿百亿对于农村市场,就是毛毛雨。不能砸钱,市场教育就是个时间问题,需要漫长的时间。
改变目前涉农线下链条何其难!任何改变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巨大价值,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显现。去掉其中一两个环节,就大部分而言,是成本大于受益,这样造成了,整合线下渠道,变的很难,补贴补不起,不补线下经销商就没动力。因此,线上线下并行的现状,会持续较长时间。
因此,大部分涉农服务企业,都是外表光鲜,内心惆怅。投资方也是左顾右盼,不敢下手。
农地圈在大部分地区的调研,目前在二三四线城市,弄个网站,上面发布个农产品,就是开展互联网+农业了。这就是目前大部分对互联网+农业的认识!
归根到底一句话,想赚快钱者,远离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