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就是农民的命
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命根子”,其重要性农地圈在此不废话,土地承载着农民的希望,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关于土地的制度,都会触动农民的敏感神经。
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农民要求公平一点儿也不过分
土地确权后,承包关系将长久不变,农民对“公平”的诉求极为强烈。如何在农民诉求和国家政策间找到平衡点,的确是个费脑筋的事儿。加之全国几十万村庄情况不同,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不变的土地确权和变化的基层实践产生了诸多碰撞,发证工作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在确权之际,农民还存在一些担忧和公平诉求。国家的现有土地政策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但实际上一些村庄根据人口变动,对土地进行了动态调整。面对诸多矛盾,一些村庄在国法与村约中寻找平衡点,在确权过程中保留了一些“老规矩”、“土合同”。
三、农村土地确权面有两大难题待解!
第一难:多年不调地、农民希望起点公平
在农村,增人、减人之后如何调地,困扰着很多村干部。不少农民倾向于“增人增地、减人减地”(你有这个期望吗?)。但因为调地与国家政策不相符,各村有不同的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农民希望趁着此次确权,在调地问题上“搞平均”。
大部分村里上次调地需要追溯到二轮延包之前。基本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动过地,每个村里得有几十人没有有地种。”有的村民就是不退地,村里也拿他们没办法。虽然一些农户家里减了人,地却没减少。地不够种的村民意见就很大,双方经常闹矛盾。
第二难:动地就出事、确权一切从简
农民对调地的诉求强烈,但国家有“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规定,村干部如何抉择?“调地就是捅马蜂窝,一发不可收拾。人和地的矛盾是长久存在的,站在一个村支书的角度来说,不调地也好,矛盾不会那么多。”
曾经因为调地农村出现过太多太多矛盾。有一次,村里四户人家同一天娶媳妇。因为土地有限,3户补上了地,剩下一户没补上地。那户人家心里不平衡,发生了些冲突。
不仅是调地难题,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均分”做法,也给当前的土地确权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上世纪80年代,村集体发包土地时,根据土地质量,划分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等几个级别。为求每家粮食产量大体一致,每家承包的土地面积不均等。经过多年耕作,不同级别的土地质量已相差不大。将多出的“差地”确权给承包户,必然引发“好地”承包户的不满。
如果对超出的土地也要确权,如何确权、确权给谁,都是问题。不如按照老规矩,只对承包合同上的面积确权。同样是另一难题。
四、农地圈建议土地确权应该多听听农民的声音
农村土地确权当然是中央统一部署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农地圈认为土地确权工作因为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不能不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啊。
敬请关注农地圈微信公号:农地圈,公号ID:quandiernews 零距离与权威专家互动。同时敬请关注农地圈网站(quandier.com),有用请转发或订阅
上一篇:农地圈发怒:开扒农业圈最傻缺的“友商”,抄袭者反诉原创者
下一篇:国人必读:土地到期收费博弈继续,但我们绝不做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