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五千年,自始至终干扰中国男人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嚼遍了天下兽鞭也补不好的肾虚;另一个就是旷日持久且难解难分的婆媳矛盾。
婆婆与媳妇之间琐碎却不乏激烈的家庭内部战争,几乎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以恶劣的印象充斥在你我身边,显然,你对婆媳矛盾这个话题有多熟悉,就说明这个现象有多普遍。
就在今年春节后不久,宁波一位婆婆雇凶杀死儿媳的新闻,再一次将“婆媳关系”这一影响和谐社会进程的核心问题之一搅成轩然大波。这事儿多少令已经为人儿媳的姑娘心有余悸,在姑娘们心里开始默念:“感谢婆婆不杀之恩”之时,我更想从男人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个糟心的话题。
比起遥远的宁波婆婆雇凶杀人案,带给我更大震撼和思考的,是今年春节的一些身边事儿以及来自切身的感悟。
首先是今年春节,我和妻子拎着东西去看望一个远房亲戚时的所见所闻。
正所谓:亲戚见面,分外眼红。当时我们俩屁股还没着座,“今年怎么样涨工资了吗现在一个月赚多少钱了年终奖发了多少啊什么时候在北京买房子啊?”一连串问题先甩过来了。
然而我当然知道这位阿姨是倾诉型的性格,我很狡猾地用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问了句:阿姨,听说哥哥嫂子想要二胎呢?这位阿姨不知道怎么弄得从鼻腔里喷出一个奇怪的发言,恨恨地说了一句:他们俩生倒简单,但管生不管养,全是我一个人的事儿,再生一个还不累死我?
然后开启吐槽模式,开始埋怨媳妇懒,媳妇懒,媳妇懒完还不孝,还不孝,不孝之余还不上班,不上班,不上班吧还乱花钱,乱花钱,乱花钱吧还不服管,不服管,不服管吧她竟然不服管!
这样的情景让我感觉十分尴尬和局促,就是类似那种一个男人突然向我表白还拿出一个套套说,你看,草莓味儿的哦!我内心十分抗拒,还必须保持微笑。
事实上,有赖于老百姓骨子里都喜欢传播八卦的共同性格,我多多少少知道他们家的一些惨烈战争:
自从这位阿姨的儿子结婚之后,每次聊起来她家的媳妇,这位阿姨都是一副“这姑娘能嫁进我们家真是积了八辈子德”的老佛爷看贱婢的心态。我早有耳闻,这位阿姨的儿媳妇,出身贫苦。“要不是嫁了过来,现在不一定在那个山沟里滚泥呢”,这样说,当然是因为这位阿姨家境颇为富足,这种殷实足以将大学毕业7年之久的儿子豢养在家,每天靠打英雄联盟(一款网络游戏)度日。
阿姨的儿子结婚时,她将新房新车一应购置齐全,150㎡精装修的婚房就在对面的小区,这导致小两口的婚房基本成了个“炮房”,只在考虑“避孕”的时候才回去住一住,平时吃喝拉撒都在婆婆家,阿姨每天变着法地给儿子做好吃的,养的白胖肥硕;那辆作为婚车的A4L,因为她儿子几乎足不出户,买了4年还开了不到1万公里。
这位阿姨与儿媳妇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显得十分典型而具有代表性: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这位阿姨能以婆婆的身份对媳妇颐指气使,显然是由于小两口的经济不独立,因为两个人都没有正经工作,造成因为经济不独立而产生的地位不平等,使得任何事情没有了平等对话的基础,因为公公婆婆“付出的更多”;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因为儿子没工作长期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令原本就不愿失去儿子的母亲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恋子情节”,这种女人母性本身激发的天性,在婆婆试图对儿子全盘掌控的欲望下,愈加没有边界,更使得自己的儿子实际上处于一种“巨婴”的状态;
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中国几千年来用彩礼变相卖闺女的做法,早已固化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种隐形共识,婆婆“理所当然”认为媳妇入夫家就要听夫话,就要毕恭毕敬侍侯公婆,就要扮演好好相夫教子的本职角色;
四、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源,是对君忠,对母孝,“孝”文化的根源催生出了一种不健康的母子伦理,即母亲对儿媳上可触滔天之怒,下可犯卑鄙之事,做儿子的均不能忤逆母上,说一个“不”字,否则便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显然,当集齐以上这些要素之后,的确可以召唤一条神龙,一条盘踞婆婆心间上蹿下跳的恶龙。
听这位阿姨骂了那么多件媳妇的不是,坦白说,我并不觉得她的儿媳妇做的有多么不堪。按我这位阿姨的要求,我想就算你把地球上的姑娘都换了个遍,恐怕也难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
因为,她哪里是要一个好媳妇,而分明是要找一名卑躬屈膝上恭下敬的奴婢,乃至卑微至一名“贱婢”。你以为这样就行了?这个贱婢还要有个不错的工作,这样才不能占他们家的便宜;尽量断绝和娘家的联系更杜绝对娘家的帮助,亲家母有事别找我媳妇,去找你自己的儿子;还要烧的一手好菜并具备一名全职保姆照顾好丈夫和公婆的一切,否则叫什么媳妇;当然,第一胎必须生个大胖小子……
回归到我今天聊的主旨,你会发现,在我阿姨家婆媳战争的矛盾漩涡中,一名本该出面平息矛盾的男人特别没有存在感。
这个人当然是同时作为儿子和丈夫的那个男人。
我必须坦白,这儿子是存在着的,那天在满屋子的唾沫飞舞中,阿姨的儿子笑嘻嘻地窝在沙发里,点头如捣蒜,脸上的五官写满了:“妈你对我真好,妈你说的都对,妈你真不容易我一定好好报答你,妈你放心我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从男人的角度,我粗浅地以为,阿姨的儿子作为一名组建了自己家庭的成年男人,其所作所为,无论是经济不独立和心理不成熟造成的“巨婴状态”,还是“我妈都对,我妈就是圣母玛利亚”的愚孝思想,都是导致媳妇觉得自己受尽委屈三番五次闹离婚,而婆婆却处处觉得媳妇慵懒不孝一无是处的核心缘起。
老妈只有一个,而老婆可以随便找。这句话看起来真是充满了中国式孝悌的光芒,可这种思维逻辑的错误在于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逻辑谬论之中,加上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熏陶,使原本思维就没“断奶”的男人形成了一种坚定而可悲的“愚孝思维”。
老妈和老婆并非只能二选一的“零和竞争”。硬要人做这种这傻逼呵呵的选择逻辑就像“人不喝水就会死,所以人不用呼吸”一般。
拜托,这两种亲密关系的本质根本就不同。坦白说,你老婆确实可以喂你吃奶,但你妈并不能陪你睡觉啊!
中国人讲“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不幸两只还都是“母老虎”,那真是要了命!
我必须坦诚地表示,对愚孝这件事儿,我个人是有切身体会和发言权的。
由于童年父亲角色的缺失,可以说,在我漫长的童年生活中,我基本上处于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状态。这虽然没有造成我对母亲畸形的依恋,至少也造成了我对母亲莫名的尊敬,“巨人化”的母亲形象一直盘踞着我的大脑。
曾经一度,我妈对我结婚后的生活轨迹也运筹帷幄,希望在宏观上掌控在微观上指导。每次回家,都是一副“你们必须怎么怎么样,你们不能怎么怎么样,你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们过日子应该怎么过”的样子。
轮到我们给她提意见的时候,我妈就是一副:“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我老了脑子不好使了,我不懂我不明白我不改变我做不到”的小傲娇。
彼时,我本能的反应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如今风烛残年,我应该尊重她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经常对妻子说:即便你们之间有点意见不同,你作为小辈,为什么就不能让着点她呢?你想公开表达的那些意见或者说是微词,你最好连提都不要提,闭嘴!
就像,某一天某一个瞬间,你会突然发现母亲头顶已斑驳白发;某一个瞬间,你突然发现自己比母亲高了;某一个瞬间,你也会暮然发现一直疼爱自己的母亲也会不讲理,也会像你孩童时期那般任性。
我内心反省,这算不算是一种纵容?而自己一直不愿意承认的,是自己心目中形象巨大而光辉的母亲也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荒唐事情。虽然远远达不到坏和恶毒的地步,但对部分事情多少有点胡搅蛮缠了。
一味地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和尊敬母上的孝心,盲目地要求妻子委曲求全来维持家庭表象上的平静,而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去真正化解实际上的确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就会造成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如果任由这种委曲求全的态势发展下去,保不齐,最后那根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最终会惨烈地砸下来。
终于,我和我妈有一次促膝长谈,原因说出来令人尴尬,最开始,我试图以儿子的身份,规劝她尽量不要干涉我们作为一个独立家庭的生活方式。
我妈问了一个惊出我一身冷汗的问题,她说:这些话,都是你媳妇教你说的吧?
那一刻,我才明白,在母亲的心里,首先她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任何过失或不当,因为在心理层面,她将自己置于不平等关系中“压迫”的一方,她可以持尊行凶,但儿媳妇却必须忍让;同时,母亲永远看自己的儿子是散发着天使光芒的小宝贝,任何不利于自己的,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言论和行为,她不会想,这是我这个“不孝之子”主动做出来的,她会本能地想:妈的,媳妇又来教坏我可爱善良一尘不染散发着天使光芒的儿子了。
当时,我站在窗前,深深地叹了口气,心情就像套马的汉子骑在一头小绵羊上面,巨大的惆怅简直蔓延了到了每一根汗毛孔里。
伟大的老处男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曾经说过:聪明成熟的男人从不跟女人争辩。
然而我毕竟年轻,我选择了十分理智地将这番谈话进行下去。
总之我几乎动用了毕生所学来阐述我的观点,希望来化解她心目中“畸形”的婆媳观念。无论选择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其实表达的核心只有一句话:
我的确会选择站队,但我只站在道理这一边。
这番谈话后,我妈像看一个白眼狼一样,看了我好一阵时间。
好在,经过几年的磨合,如今婆媳两人的关系愈发融洽,我的母亲也越来越清晰自己对于儿子“小家庭”参与的边界,她不在过问我们的经济状态,也不在试图干涉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于生孩子这种理应心急火燎的事情,连催也不催了。
这让我觉得十分惊奇!
这使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总是需要不断成长的,自己的母亲也一样。对于“婆婆”这样一个她自己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身份角色,她需要适应,而既然称之为“适应”,则必然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保持一定的妥协,否则,这个身份角色的扮演便不能称之为“适应”,而应该称为“统治”。
男人,不应是将自己母亲推向“统治”或称为“主子”地位的推手,不仅如此,还更应该在适当时候,将一心想管教儿媳妇的亲妈从“主子”的位子上拉下来,拉到一个和自己妻子平等的、可以对话和沟通的位置上。
我总觉得,我不能因为母亲潜意识里对我“愚孝”的期待,而将自己变成一个不讲道理的人,这既不是我个人的追求,恐怕也辜负了母上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毕竟,哪个母亲也不希望自己养了一个“糊涂蛋”不是?
虽然点燃婆媳之争的火焰分为3600种,但根据我有限的涉世观察,也敢断言:
有多少难解难分的婆媳矛盾,就有多少“我妈全都对”的愚孝之子。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思维补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农地圈微信公号:农地圈,ID:quandier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