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3月10日,乍暖还寒时候,记者来到有“京郊蔬菜第一镇”之称的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这里的5个大棚内既不产蔬菜也不长瓜果,却和京郊众多蔬菜大棚密切相关。“这些大棚内育的全是蔬菜秧苗!”北京锦华益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金旺告诉记者,“我这里有黄瓜、番茄、辣椒、青椒、彩椒、生菜等几十种蔬菜秧苗呢!”
2014年年中,在蔬菜种苗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孙金旺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回到老家北务镇做起了工厂化育苗,他的合作社目前专注于蔬菜育苗业务。
物美价廉,还有售后服务
说到工厂化育苗的好处,孙金旺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这个苗场的种子全是种子公司直供的,因为量大所以价格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以番茄为例,不同品种的番茄种子市场价格在每粒0.35元-0.38元,而我买的种子可以便宜4成左右。”价格只是一个方面,菜农们更加看重秧苗的质量。
“另外,因为苗场用种量大且比较固定,所以我这里的种子质量都有保证。”孙金旺拿着一袋西葫芦种子告诉记者,“目前蔬菜种子的国家标准规定芽率并不是很高,茄子75%、辣椒80%、黄瓜90%等,农民小量购买菜种时,很容易买到掺混陈旧种子的菜种,秧苗的质量可想而知。”
采访过程中,孙金旺时不时就要接电话,这些电话都是来自菜农的。售后服务,是蔬菜种苗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市场上的蔬菜品类繁多,在种植管理上也存在很多差异,孙金旺这个育苗种菜的“老手儿”,自然要比很多菜农懂得多,答疑解惑的任务也就落到了他头上。
不但帮菜农育苗,还要帮他们选品种,这可能是育苗厂带给菜农的最大好处了。在北京郊区种蔬菜和山东、河北等地可不一样,这里外来人口众多,饮食习惯各不相同。“现在北京的蔬菜品类太杂!”孙金旺感慨,“好多菜农跟风种菜最后都赔得血本无归啊!前几年跟风种大蒜和姜,最后都成了‘蒜你狠’、‘姜你军’。”
帮“菜农”参谋,帮种企推广
种菜,首先要选对品种,选择适宜种植的气候、土壤、水分,并具有良好市场基础和消费潜力的品种,才能让菜农赚钱。从1995年毕业之后,就开始从事蔬菜种苗行业的孙金旺,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蔬菜种植、销售可以算是“门儿清”。“去年,自己选品种让我育苗的菜农和直接让我帮着选品种的菜农,各占一半儿。”孙金旺说,“今年,请我做‘参谋’的菜农就多多了,再过几年,我打算不接自选品种的订单了,让菜农直接到我这里只用拿我选择培育的苗子,肯定好种又好卖。”
工厂化育苗与菜农自育秧苗相比,其优势就在于秧苗质量高、供应量大、节约成本,而北京地区繁杂的蔬菜品类需求,却淡化了这些优势。在孙金旺看来,育秧工厂去年接受菜农自选品种的模式,就如同自己开了个“小饭馆”,菜农来“点菜”,“菜”点好了,自然好种好卖好赚钱,但是如果“菜”点不好,后果也可想而知。
“以后,我要把我的育苗工厂打造成‘大食堂’,就让菜农到我的苗场里选品种,直接拿苗子,我帮菜农打探市场,只要是我看准的品种,育出的苗子,就能种出有市场的好蔬菜。”孙金旺很自信,在将来把“小饭馆”打造成“大食堂”后,育苗厂虽然不再接受“点菜”,但育苗厂推出的几十种蔬菜秧苗各个都是好“菜”,都经得起市场考验。
“现在,我正和一些蔬菜种子公司合作,帮他们推广蔬菜新品种。”孙金旺说,“去年,有一个西葫芦新品种,只有2个农户种了2亩地。收货后,价格比市场上高好几毛钱,而且蔬菜公司和我一起帮菜农联系了买家,成批收购。今年,这个品种的西葫芦有六七十户菜农种呢。”
建立备用苗机制,抵抗风险
“挣得起却赔不起”是孙金旺对蔬菜种苗行业最直观的评价。一棵棵菜苗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管理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而运输环节上也可能出现损耗。“一旦苗子出现损失,不能及时交货,给菜农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孙金旺感慨道,“如果误了农时,耽误了菜农一茬蔬菜的种植,往往要赔偿的不是种苗的金额,而是所有种苗折合成蔬菜产量后的价格,这对于育苗厂而言可是天价啊!很多苗场就是这么垮掉的。”
北京周边地区的蔬菜育苗厂,大多数还是家族式或小作坊式的,专业化、规模大的育苗工厂并不多。“如果能建成年育苗量在1000万株以上的育苗厂,抗风险能力就大多了。”孙金旺说,“我的苗场去年育了120万株苗,也只能算上个中型育苗厂,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育了80万株,供不应求,根本没有备用苗。”
提到备用苗,孙金旺呼吁由政府牵头,联合几家有实力、规模大的育苗厂共同建立备用苗机制,各个育苗厂在育苗时多培育出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一旦出现大规模死苗的情况,备用苗就能解燃眉之急了。
《中国蔬菜》感谢您的陪伴和支持!
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国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