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对广州市增城、从化,以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部分散户菜农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增城区位于广州市远郊,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蔬菜产区之一。当地的蔬菜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大型蔬菜基地,药施肥全是公司化管理;另一种则是以个体菜农为主的散户种植,分别散布在增城区的多个乡镇,这些散户菜农给蔬菜打药施肥全部是自己操作。
在位于石滩镇白江村的散户蔬菜种植区,记者遇见一名正在给蔬菜打药的菜农,他把好几种农药分别倒入塑料桶里进行混合。当其中一瓶农药打开时,记者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在这瓶农药的包装上,印着“毒死蜱”的字样。
毒死蜱,属于中等毒性的杀虫剂。由于农药残留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即使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仍然存在农残超标的风险,因此在2013年,农业部发布第2032号公告,决定自2014年12月31日起,撤销毒死蜱在蔬菜上的登记。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
然而,这种在蔬菜上已经被撤销登记的毒死蜱农药,却被一些散户菜农经常反复使用,且用完的农药包装物几乎都是被菜农随手扔掉。
随后,记者对附近整个散户蔬菜种植区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更多被废弃的农药包装物,其中有不少包装物上面印着“呋喃丹”或“克百威”、“甲拌磷”的字样。
“呋喃丹”或“克百威”、“甲拌磷”而这些都属于高毒农药,早在2002年,国家农业部就发布第199号公告,明确规定其不得使用在蔬菜上。
有菜农坦言,露天种植蔬菜主要是靠天吃饭。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等客观原因,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跟病虫害作斗争,所以不管农药是低毒还是高毒,为了根治病虫、确保收成,他们别无选择。
从今年6月到10月间,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类似的违规使用农药的现象还出现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蔬菜种植地,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现象,当地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重心主要放在了一些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而一部分散户蔬菜种植地却几乎成了监管盲区。
这种散户种植的蔬菜一般都是通过当地的农产品市场对外销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然而,通过走访上述多地农产品交易市场,记者发现当地菜市场农残检测形同虚设,只见收费员不见农残检测员。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只有上面(要求)严了,下面就随便检查一下。”有市场工作人员如是说。
事件最新进展
昨天广州市农业局派出6个督导检查组对全市开展督导检查,要求各区农业部门成立工作组,深入各镇、村进行排查。同时,从化和增城两区分别成立专项调查组对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对于初步了解到的问题,广州市农业局要求增城区、从化区开展排查,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的管理,规范废弃农药瓶的处理。
2016年《中国蔬菜》杂志征订工作已开始!
全年共12期,每期定价8元,全年96元。
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31。
2、汇款订阅:将订阅款项汇至编辑部。
收款人姓名:《中国蔬菜》编辑部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蔬菜》编辑部
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9550
《中国蔬菜》感谢您的陪伴和支持!
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国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