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邯郸的蔬菜产业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徐徐拉开帷幕。以此为契机,邯郸市瞄准“菜篮子”,种好“菜园子”,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致力趟出一条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之路。去年,邯郸市蔬菜播种260.6万亩,总产200.1亿斤,产值200.8亿元,生产首破200亿斤和200亿元大关。
强设施,提高规模化水平
在喆兴蔬菜种植大棚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架蔬菜大棚成为风景。村民说:“这些大型钢架双膜蔬菜大棚抗风性能强,保温性能好,还能在里面采用机械化作业,棚内安装了滴灌、调温等设施,既能靠控制温度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蔬菜品质,又能节地、节水、节工时,减少生产成本。”
永年棚室蔬菜以前大多是中小拱棚,在内作业很受限制,直接影响了蔬菜管理和换茬种植。对此,该县扶持蔬菜生产和育苗日光温室建设,全县共改造中小拱棚3万多亩,建成14个省级蔬菜示范村标准园,设施蔬菜标准园达到2.19万亩。不仅如此,该县还积极引导蔬菜合作社发展高标准休闲观光农业,南沿村灵星蔬菜采摘园,建设了总面积160亩的日光温室18栋,引进种植了西红柿、青椒、冬枣等,吸引了众多城市家庭到此采摘休闲体验农家生活。
按照邯郸市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规划,该市将以发展冬春设施蔬菜为重点,以蔬菜标准园建设为抓手,加强老基地、老园区的改造升级。同时,在8个国家级蔬菜重点县及其他蔬菜大县有条件的乡镇,每个乡镇建设2至3个300亩以上的蔬菜园区,扩大设施生产规模。
铸品牌,提升整体效益
“馆陶黄瓜”畅销大江南北,运往全国各地,一年四季源源不断。长期以来,山西、河南、北京等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到馆陶采购“馆陶黄瓜”,如今,就连蔬菜生产大省山东的很多客商也跑到馆陶来批发采购。
馆陶县力争三年创建全国优质黄瓜生产基地,提升“馆陶黄瓜”品牌效应。今年,该县两次召开县长办公会,提出了建设全国优质黄瓜基地目标,用两年时间建设5万亩优质“馆陶黄瓜”生产基地,打造“馆陶黄瓜”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民种植效益。
邯郸市围绕蔬菜产业实施提升品牌增效行动,培育了“永年蔬菜”品牌,注册了“企美”、“阁韵”、“科萌”等优质蔬菜名优品牌。在培育名优品牌上,通过农交会、农博会以及新闻媒体,推介宣传邯郸市蔬菜产品,叫响邯郸蔬菜品牌,开拓城市中高端蔬菜市场。
日前,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800亩的中国永年国际蔬菜物流园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园区充分运用计算机应用、信息网络、现代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实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面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年交易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50亿公斤,一举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一。
重安全,奠定质量基础
为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涉县严把蔬菜农药使用、收购检测、分级包装、上市标识、净菜上市五道关口,建立起农业生产模式、生产标准、安全检测、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一条龙”标准化规范。
“去年1—8月,农业部对永年县随机抽测了蘑菇、芹菜、油麦、生菜等蔬菜品种60多个样品,省农业厅抽测了永年县50多个蔬菜样品,邯郸市农业局例行抽测永年县蔬菜样品80多个,蔬菜质量全部合格;县农牧局综合质检站、区域中心站自检蔬菜样品3500多个,合格率达100%。”永年县农牧局局长王巨峰告诉记者,“永年蔬菜品质之所以这样过硬,是我们注重土壤改良、绿色防控和品种引进的结果。
王巨峰介绍说,为改良土壤,永年县在小西堡、南沿村、小龙马等6个蔬菜主产乡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县共采集土样900多个,覆盖蔬菜基地20万亩,每亩减少施用化肥60公斤;同时,根据蔬菜种植品种施肥需要,对15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增加有机肥、生物肥的使用量,每亩施用量达到300-500公斤,改良了土壤质量,增加了土壤中的有益生物和有机质。在防治虫害上,该县推广应用防虫网、诱虫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县省级蔬菜标准园普及推广性诱剂、杀虫灯等,大大减少了杀虫药用量。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欢迎订阅《中国蔬菜》,邮局订阅代号:82-131,订阅热线:183-1116-7860
蔬菜·中国:www.cnveg.com.cn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本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