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83)——黄瓜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6-12   来源:新农资360网   



黄瓜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蔬菜作物,我国黄瓜的年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由枝孢属真菌引起的黄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


黄瓜黑星病的病原菌为无性型真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目前世界上已经报道的可以引起黄瓜黑星病的枝孢属真菌有5种,

即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瓜枝孢(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尖孢枝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细极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其中由瓜枝孢(C. cucumerinum)引起的黄瓜黑星病发生最严重。


一、黄瓜黑星病田间发病症状
黄瓜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被病原菌侵染。成株期黄瓜不同部位,如叶片、茎蔓、果实均可发病。



苗期种子带菌,发芽后子叶发病产生黄褐色近圆形斑点;真叶发病,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后变暗褐色,穿孔开裂(彩色图版4),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斑数量增多、穿孔扩大,叶片发生扭曲(彩色图版5~7),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苗期生长点发病变褐,随后坏死(彩色图版8)




茎干发病,病斑呈长梭形或长椭圆形,淡褐色,稍凹陷,形成疮痂状,有时茎裂开(彩色图版9)。成株期叶片发病,病斑较小,近圆形,淡黄色至白色,病斑直径1~4mm,初期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薄而脆,易破裂穿孔呈星状,叶脉受害后,病组织坏死,周围健部继续生长,使病部周围叶组织皱缩(彩色图版10)



成株期茎蔓、叶柄、卷须发病,茎干发病症状同苗期;卷须受害处变深褐色至黑色而干枯。成株期瓜条发病,发病初期为近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乳白色透明的胶状物,不流失,后变为琥珀色,后期胶状物脱落(彩色图版11),病斑凹陷,进而龟裂成疮痂状,由于病斑处组织生长受抑制形成木栓化,使瓜条弯曲畸形(彩色图版12),受害瓜条一般不腐烂。



二、防治建议
1、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不同品种之间对黑星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黄瓜黑星病的抗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Ccu控制,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育成的黄瓜品系WIS2757带有抗黑星病的Ccu基因,对黄瓜黑星病菌具有明显抗性。单一的抗病基因源对农作物生产存在较大的隐患,也不利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研究者已发现与Ccu基因相关联的一些简单重复序列(SSR)。


生产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在黄瓜黑星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推广种植的高抗黑星病品种,如中农11、中农13、津春1号等,减少了黄瓜黑星病的发生与蔓延。目前种植的抗黑星病水果型黄瓜品种有中农19号、中农29号,密刺型品种有中农31号


2、加强栽培管理 

黄瓜应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以防止田间病原菌数量逐年积累;棚室于定植或育苗之前进行翻地整地,有条件的可进行土壤消毒,可降低棚室内病原菌基数;黄瓜定植后,要合理通风,尽量采用膜下滴灌,注意控制温室内温度及湿度;一旦发现黄瓜黑星病株,应及时清除黄瓜病株残体,集中销毁深埋,结合深翻地,杜绝初侵染源继续发展。

3、高温闷棚控制黄瓜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30℃,最适温度为20℃,高于32.5℃不生长。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0℃处理60分钟,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2℃处理45分钟。棚室中,在黄瓜能够忍受的高温下(47~48℃)处理1~2小时,对黄瓜黑星病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高温闷棚兼具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功效


4、种子处理 

黄瓜黑星病可由种子带菌,并进行远距离传播。防治黄瓜黑星病建议进行种子处理。具体方法:用55℃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2小时,清洗干净后催芽播种;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药种比1∶300拌种;或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m-2处理土壤。


5、药剂防治 

早期,我国防治黄瓜黑星病的杀菌剂主要为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等,但是病菌对上述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目前生产上可用的防治黄瓜黑星病的农药主要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三唑类(氟硅唑)农药。在田间发病初期施药防治,施药时以喷施幼苗及成株嫩叶、嫩茎、幼瓜为主。药剂可选用250g·L-1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8000倍液,或20%腈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或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均匀喷施。

作者:王莹莹 谢学文 李宝聚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摘自《中国蔬菜》

文章首发《中国蔬菜》微信公众账号zgsc9550,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欢迎订阅《中国蔬菜》,邮局订阅代号:82-131,订阅热线:183-1116-7860

蔬菜·中国:www.cnveg.com.cn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本微信号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0-169569-1.html

标签:中国蔬菜 发生 防治 手记 诊病 博士

上一篇:【热点】西瓜上市旺季 河北多地瓜农遭遇赔本滞销难题
下一篇:【热点】功能瓜、主流瓜、科技瓜......不寻常的“西瓜君”,您又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