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篇“草莓含有乙草胺残留、可能致癌”的报道一出,往日广受消费者喜爱的草莓立即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毒果子”。尽管日前《人民日报》刊文澄清说,4月30日,北京市食安委抽取175个草莓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江苏、湖南、陕西等地对当地草莓抽检结果均显示无乙草胺残留。但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老话依然被应验,很多人只记得那篇“揭秘”稿子,却不大了解之后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检验结果,直接造成草莓难销。
南京市溧水区傅家边红叶草莓种植合作社社员赵上富向记者证实,他们在草莓种植过程中不用乙草胺,用的是丁草胺。“丁草胺不仅药性弱,也就是说比乙草胺更低毒,而且分解时间更短,只要15天。”乙草胺是除杂草用的,在草莓种植之前洒在土壤表面,抑制杂草发芽,而且一亩只用20克,用多了会伤及草莓苗的根系。这种除草剂的有效期是35—40天,此后就自动分解、代谢。而草莓从播下种子到开花,需要60天;从开花到结果可以食用,又要45天。因此,即使用的是乙草胺,100多天之后,早就分解、代谢了,绝对不会在草莓中产生残留。
摘自《北京晚报》、新华网、《齐鲁晚报》
欢迎订阅《中国蔬菜》,邮局订阅代号:82-131,订阅热线:010-82109550
蔬菜·中国:www.cnveg.com.cn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本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