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冬季至2015 年春季(简称去冬今春),山东保护地黄瓜“流胶”现象异常严重且普遍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在80% 以上,减产30%~50%。笔者根据气象资料,结合请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徐作珽老师,以及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宝聚老师的调查报告(李宝聚等,2015),分析如下。
黄瓜细菌性流胶发生特点
据徐作珽老师介绍,去冬今春黄瓜流胶主要是细菌性病害导致的。山东省在2002~2003 年就有零星病株发生;2006~2008 年在济阳县、苍山县等黄瓜主产区个别地块均有发生;2012~2013 年发生较为普遍,但发病较轻;2014 年秋冬发病突然严重,成为黄瓜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定植后7~10 天内,在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褪色斑,严重时子叶腐烂,病斑继续向上发展,近地面叶片边缘有1~2 个水渍状凹陷病斑,后扩大向内发展,病斑叶脉发黑。棚室内湿度大时茎基部出现流胶,病斑继续向上部叶片发展,在叶背部病斑溢出菌脓,干燥时病部易干、质脆、开裂或穿孔。
成株期发病:植株开花结果期在郁闭高温条件下,先在茎蔓节结易积水处,或瓜条、卷须上,或外层叶片上开始发病,随后呈急性型发病,先出现渍状小水珠,扩大后呈鼻涕状流胶,严重的在顶叶节出现黑褐色萎蔫、下垂、溃烂,后呈褐色干枯。近地面落秧的瓜蔓上,湿度大时也出现流胶。山东济南地区黄瓜细菌性流胶的发生与田间表现症状,与李宝聚老师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种子带菌(带菌率1%)是发病的初侵染源,在苗期种子未消毒或农户自己育苗,发病较为普遍或发病重。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株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田间操作等传播蔓延,病菌适宜温度24~28 ℃,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如果棚内早晚温度过低,中午温度很高,温差大,植株热胀冷缩造成伤口多,发病严重。
一般阴雨天持续低温,中午高温后,或雨过天晴易见此病发生和蔓延迅速。大棚内多年连作,没有进行土壤消毒,田间管理粗放,定植密度过大,行间郁闭(小行之间过窄,叶片重叠严重),发病严重。此外,浇水量过大,地膜上积水,空气湿度高于80%,且持续时间过长(从傍晚到次日9:00,叶片上有露水);
放风不及时,当棚室内温度过高时(30 ℃以上)才开通风口,且一次性开风口过大,造成植株萎蔫;连续阴天,光照不足,温度22~27 ℃的环境下,空气湿度大也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气候条件
光照
气象资料以山东济南地区为例,2014 年9 月至2015 年3 月底,温度平均值较常年高2 ℃左右,特别是在一年中最冷的12 月至翌年3 月持续性偏高,在1 月上、中旬和2 月上、中旬较常年分别高2.9、4.2 ℃和2.3 ℃、2.9 ℃,到了3 月中、下旬持续偏高2.0、4.8 ℃ ;光照时间明显偏少,9 月上旬至翌年3 月下旬,平均旬减少光照时数12.8 小时。9 月是秋冬茬作物定植期,其光照时数在上、中、下旬分别较常年同期少21.7、40.1、23.8 小时,中旬的光照时数较常年减少2/3,若幼苗定植后遇到光照弱的环境,则缓苗慢、不扎根,或只生长浅表根,加之管理上不注意中耕,再遇到低温寒流,作物抗逆性降低,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降雨量
从2014 年9 月上旬9 月中旬、11 月下旬、1 月下旬有3 次小到中雨的降雨量,且分布不匀,其他时间降雨量较往年减少70% 以上,从12 月到翌年3 月底几乎没有降雨。空气湿度小,光照又不足,白天不能贮存温度,夜间必须覆盖草苫保温,棚室内的温度8~10 ℃甚至更高,导致昼夜温差小。但是10 cm 地温却不高,多数在10~15℃,空气湿度大,营养积累不足,抗病性下降,导致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大流行。
欢迎订阅《中国蔬菜》,邮局订阅代号:82-131,订阅热线:010-82109550
蔬菜·中国:www.cnveg.com.cn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本微信号
标签:中国蔬菜为什么 发生 严重 保护地 技术 去冬今春
上一篇:【热点】北京西瓜种植又有新技术 下一篇:【价格行情】5月4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价格行情